問題描述:
越快越好
解析: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裏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陳與義(1090-1139),字去非,號簡齋,北宋末南宋初的詩人。他寫詩學習杜甫,抒寫國破家亡的苦痛和顛沛流離的生活,氣勢雄渾,情調蒼涼。《襄邑道中》是北亡國以前的作品,和他後期的作品基調不同。
①襄邑――現在現在的河南省睢(suī)縣,在開封(北宋京城)東南150裏,惠濟河從境內通過。
②榆堤――長滿榆樹的河堤。
③不知――原來不知,現在才知道了。
④俱東――同向東。
春末夏初時節,詩人從京城開封出發到襄邑去,乘船惠濟河東行。這天天氣晴朗,兩岸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將滿河春水照得紅紅的,連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紅色了。船帆趁順風,壹路輕揚,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裏以外。
兩岸飛花,滿堤榆樹,壹片輕帆,順風百裏,詩人這次遠行,何等輕松暢快,心曠神怡呀!
詩人靜臥船艙,仰看藍天白雲。咦,滿天雲朵怎麽定在那裏壹動也不動呢?轉瞬之間詩人就恍然大悟了:原來白雲正默默隨我同行,和我壹道向東飛去呢!
天上的雲和小上的帆,本來是壹道乘風前進的。船艙的詩人,行是看到白雲在空中處於靜止狀態,但仔細壹想:船行百裏,白雲壹直在頭頂上,足見它並沒有靜止不動,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壹樣,正在向前行駛。“臥看滿天雲琺勸,天知雲與我俱東”,動中見靜,似靜實動。詩人的觀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有益的啟示。譬如,有人只顧欣賞自己的成績,卻往往忽略旁人的進步,如果讀到這首詩,他大概會有壹些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