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操來,文人越是窮困不得誌,詩文就寫得越好
“士窮見節義”出自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嗚呼!士窮乃見節義。”
翻譯:嗚呼,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操來
士:讀書人;窮:困窘;見:看出;節義:節操,氣節。
“窮而後工”出自”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翻譯:如此說來,並非寫詩使人窮困潦倒,大概是窮困潦倒後才能寫出好詩來。?
工:精巧,精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柳子厚墓誌銘》為韓愈於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在袁州任刺史時所作。韓愈和柳宗元兩人私交甚深,友情篤厚,是古文運動當中的同誌。柳宗元卒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就此寫了這篇墓誌銘以表彰亡友的人品學問。
《梅聖俞詩集序》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壹篇文章。這篇序文通過對梅堯臣坎坷仕途的敘寫,提出了詩歌“殆窮者而後工”這壹著名美學觀點。作者認為詩人“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於怨刺”,才能寫出好的詩歌來。也就是說,詩人必須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把難以描摹的感情形之於詩篇。
百度百科-窮而後工
百度百科-士窮乃見節義
百度百科-柳子厚墓誌銘
百度百科-梅聖俞詩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