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 《三國誌·魏書·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裴松之註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死之日體無完皮。”
成語例句: 他就靜 悄悄 地看下去, 看到 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 體無完膚 之後,他又低聲念起來。
繁體寫法: 軆無完膚
註音: ㄊㄧˇ ㄨˊ ㄨㄢˊ ㄈㄨ
體無完膚的近義詞: 遍體鱗傷 渾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很重 皮開肉綻 綻:裂開。皮肉開裂。形容傷勢重,多指被打傷直打的皮開肉綻悔時遲。《元曲選?魔合羅》
體無完膚的反義詞: 完好無損 安然無恙 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或憂患。現泛指人或物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 樓梯又高又陡,不過他滾到樓 完美無缺 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成語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被打或駁斥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be beaten black and blue
俄語翻譯: живого места нет 其他翻譯: <德>kein heiles glied haben <etwas bis ins einzelne widerlegen>
成語謎語: 周剝皮;滿身生瘡
讀音註意: 膚,不能讀作“fǔ”。
寫法註意: 體,不能寫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