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出自哪篇文章

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出自哪篇文章

出自魯迅的雜文《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原句是: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魯迅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說的壹段話。

節選片段:

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壹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

中國如十景病尚存,則不但盧梭他們似的瘋子決不產生,並且也決不產生壹個悲劇作家或喜劇作家或諷刺詩人。所有的,只是喜劇底人物或非喜劇非悲劇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壹面各各帶了十景病。

擴展資料

1925年2月6日,也就是魯迅的第壹篇關於雷峰塔的文章發表後的壹個多月,魯迅先生又拿起了筆,對那些迷信塔磚吉利挖磚不已、最終導致塔毀的人,投出了“匕首和投槍”。

在“再論”壹文中魯迅先生嚴肅地批評了存在於中國人身上的兩個問題,壹是只知破壞不知去建設;二是事事求全的“杭州十景病”。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最初發表於1925年2月23日《語絲》周刊第十五期。

魯迅壹生的著作和譯作近1000萬字,其中雜文集***16本。其中《故鄉》《孔乙己》《詩二首》選進二期課改教材初二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風箏》《雪》《藤野先生》《社戲》等都被選入初中人教版語文課本。《朝花夕拾》壹書也成為中學生的必讀書目之壹,而他的小說集《吶喊》《仿徨》也成為後代人的精神佳作。

最充分體現魯迅先生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還應該首推他的雜文。“雜文”古已有之,在外國散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例證,但只有到了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到了魯迅的手中,“雜文”“是匕首、是投槍”,這種文體才表現出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潛力。

魯迅的雜文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壹部“史詩”,它不但記錄了魯迅壹生戰鬥的業績,同時也記錄了魯迅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要創造適應於中國現代發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時,遇到的是從各種不同的階層,各種不同的人物,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的誣蔑和攻擊。

魯迅的雜文就是在這種沒有固定不變的戰線、沒有固定不變的論敵的思想文化鬥爭中自然形成的。從五四起,魯迅就開始用雜文的形式與反對新文化的各種不同的論調進行鬥爭,但那時他還是不自覺的。到了後來,有些人開始嘲笑他是壹個“雜文家”,他才更明確地意識到“雜文”的力量,並且開始自覺地從事雜文的創作。

魯迅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它能夠“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從而為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在舊文化、舊思想的荊棘叢莽中開辟出壹條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夠存在,能夠發展,能夠壯大。

魯迅壹生寫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5部雜文集。

在這15部雜文集中,魯迅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各種不同的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辛辣的諷刺,有機智的幽默,有細致的分析,有果決的論斷,有激情的抒發,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有熱烈的贊頌,筆鋒馳騁縱橫,詞采飛揚,形式多樣,變化多端。

它自由、大膽地表現現代人的情感和情緒體驗,為中國散文的發展開辟了壹條更加寬廣的道路。魯迅雜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百度百科--再論雷峰塔的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