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生當保安,這可能是清華生中就業情況最不堪的壹例了。以前我們認為出來壹個賣肉的陸步軒就很驚訝了,沒曾想還有壹個更底層的清華生保安。在我們的常識當中,別說是清華畢業生,就是壹個大學或大專生去當保安,都會讓人笑話和不恥。所以清華當保安,引起強烈的爭議也很正常。
在談到擇業時,我挺佩服他的坦誠,他說自己現今的狀況,並不是因為理想觸礁,也不是因為懷才不遇,就是自己缺乏壹種鬥誌,過慣了安逸的平淡生活。加之傳統思想中“父母在不遠遊”的意識,讓他更願意守護在生病的父母身前。
雖然我尊重張曉勇的選擇,但我感覺還是壹種人才的巨大的浪費,他不應該把自己的聰明學識消耗在這種瑣碎當中。況且他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清華畢業生,其含金量要比現在更高,他理應奉獻自己的學識和特長。
另外,照顧父母也不是理由,通過妳的實力,在二十多年前,完全可以過的更好,讓父母生活的安心舒適,妳有了社會地位,有了經濟上的不斷收入,妳可以把父母接到城裏嘛,可以給父母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這何嘗不是壹種更好的孝心呢?
在張曉勇那個年代,生科出生的他,是不愁就業的,是很多機關單位和企業爭著搶著要的人才,他之所以走到今天,我認為還是他性格的原因,搞壓能力太弱,因為壹次的挫折就喪失信心,實在不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