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中國留守兒童之歌的創作背景

中國留守兒童之歌的創作背景

2010年4月19日上午,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名華人華僑在參加完河南省炎黃二帝拜祖大典之後,由河南省拜祖大典組委會邀請部副部長張人元先生帶領,專程來到香港子男學校看望留守兒童,還為學生捐助,與學生聯歡。中午,社旗縣委書記秦鵬鳴,社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強,社旗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白潔,宴請了張人元和華人華僑。

張人元先生此次與華人華僑壹起又壹次回到家鄉,有著與華人華僑壹樣的心情,對留守兒童的境遇感受頗深。在送走華人華僑之後,他又深入學校,體驗生活,與師生同吃同住同學,並以自己真誠的愛心和校長老師們壹起為學生洗頭洗腳。在經過長達10多天的學校生活後,終於完成了反映留守兒童生活成長的第壹部作品——《中國留守兒童之歌》,並把其拍攝成音樂電視。

張人元先生想通過這個音樂電視,讓所有的人能夠看到留守兒童的境遇,能夠喚醒更多的人來關愛留守兒童。 2010年9月25日至10月5日是拍攝這首音樂電視的10天。9月27日上午,烈日炎炎,開拍儀式在香港子男學校舉行。全體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激昂的鬥誌,整齊劃壹的隊伍,參加了開拍儀式和實地拍攝。老師和同學們的表現令參加開拍儀式的縣領導和前來觀看的群眾贊嘆不已,他們都誇歌詞寫得好,歌曲譜得好,學生的表現好。

導演張人元先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以及對科學對藝術的獻身精神,感染和感動著全體師生。頂烈日,戰高溫,不怕疲勞,連續作戰,跋山涉水,廢寢忘食,從來沒有吃過壹頓應時飯。高強度地勞動讓張人元先生暈倒了幾次,但是醒過來後仍繼續投入到拍攝工作中,使我們參加拍攝的10多名演職員和全校師生鮮活地看到了名人的不平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