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龜船顯威,日本武士喪命
16世紀朝鮮在反抗日本入侵的戰爭中發明制造了壹種新的戰船——龜船。這種船是由朝鮮將軍李舜臣發明的。龜船長10余丈,寬丈余,幹舷低,船上覆有厚木板為蓋,以防敵炮彈,形似龜背。船體堅固,抗撞擊,船蓋上除十字通路外,滿插錐刀,使敵人難以登上。蓋內的武士、水手皆可安全行動。左、右舷各有炮眼6個,船首和船尾亦有暗炮眼,使對方的船望而生畏,無法對付。日軍在遇到這種戰船的抗擊後,旋即失去了武器上的優勢,遭到壹系列的失敗。
1592年6月2日,21艘停泊在唐浦附近的日本戰船被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發現。李舜臣即以龜船為先鋒發起猛烈攻擊。日軍見到龜船,望而生畏,無法對付。日軍指揮船受到炮火的集中射擊,當即沈沒,其他船只頓時大亂,在朝鮮戰船的兩面包圍下,21艘目船全部被擊沈。此後,朝鮮更是主動出擊尋找日艦作戰。6月4日,10艘日本戰船出現在固城唐項浦。李舜臣得知情報後,即於次日同朝鮮另壹將領李億旗壹起率領51艘戰船尋找日船作戰。到唐項浦的灣口外,發現有21艘大小日船,立即沖入灣內,向日艦發起攻擊。龜船的強大威力使日本水軍面臨巨大威脅,但依借其艦船較多,地勢有利,還不致於遭到更大失敗。而李舜臣隨機應變,決定采用誘敵出海的辦法,以全殲日軍。日軍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看出李舜臣的計謀。日軍原以為離開海灣,快速駛走,以免同龜船作戰,於是便在朝鮮水軍後撤時,立即駛出海灣。這正中了李舜臣的計謀。李舜臣為迫使日船出海,進行追擊。當日船全部出海後,李舜臣立即調轉船頭,從兩側包抄圍攻。在龜船的強大攻勢下,日軍指揮船被擊毀,其余日船見狀試圖突轉逃走。經過激烈激戰,26艘日船全被擊沈。隨後,朝鮮水軍以龜船為主力,在附近海面搜索巡邏,以殲擊殘余日軍。6月7日,當7艘日本船從栗浦駛向釜山時被朝鮮艦隊發現,當即遭到迎頭痛擊,7艘日船又全部被殲。
在1592年6月下旬的戰鬥中,日軍為對付龜船,動員其所屬艦隊的全部力量,並以陸軍為密切配合,從海上對朝鮮軍隊發動總攻。朝鮮水軍做了周密的準備。他們以全羅左右道的艦隊和慶尚右道的艦隊組成聯合艦隊,以龜船為主要戰艦尋找日軍作戰。7月7日,日軍與朝鮮軍在乃梁相遇,李舜臣即派5—6艘板尾船前去誘敵。日軍以為沒有龜船,決定追擊朝鮮船只。日本海軍指揮官脅阪安詔率艦隊迎戰朝鮮船。朝鮮板尾船且戰且退,日軍被引到閑山島附近海面。李舜臣見日軍進入伏擊海域,立刻調動聯合艦隊進行兩翼包圍,用火炮和火箭猛烈攻擊。前來追擊的日艦中,有35艘大型安宅船,17艘中型船和7艘小船,無壹逃脫,全被擊沈。
日本武士不謂不能戰鬥,但武器裝備在戰鬥中畢竟發揮很大的作用,有時甚至起決定性作用,朝鮮建造了龜船,在海戰中有絕對的裝備優勢,使日軍失去出擊的有利地位,因而壹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