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億巧對》譯文:
寇準在中書省。和同事們嬉戲做對子,他說:“水底日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陽是天空中的太陽)”沒有誰能對初,恰好楊億來報告事情,因為別人請他對對子。楊億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說:“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裏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旁邊的人都稱這是好對子。
《楊億巧對》原文: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壹坐稱為好對。
擴展資料:
(1)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
(2)中書:即中書省。寇準當時擔任宰相。
(3)楊大年:即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4)請:邀請。
(5)會:適逢,恰巧。
(6)白事:職務
(7)因:於是,就。
(8)戲:以......為戲
(9)為:是。
(10)白:報告。
(11)因:就。
(12)應聲:緊接著對方剛停下的聲音。
(13)壹:全,滿。
(14)坐:在座的(人)。
對“對子”。對子是漢文化在社會生活中貫古通今,應用範圍最廣泛、生命力最強、最精煉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文學藝術;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壹項重要內容。組成對子的兩個詞或兩聯字數必須相同,而意思相對。
如“黑”對“白”,“天”與“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白蘿蔔”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蔔”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