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上林花似錦”應是出自《城中早春》 內容: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秾艷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
“不須紅葉信猶通”應是出自“紅葉題詩”這壹典故。關於“紅葉題詩”的典故出處很多,但故事大體相同。是說唐代壹個宮女在紅葉上題詩,從禦溝流出皇宮,為壹個士子所撿得。後來宮中遣放宮女,題詩的宮女正好又嫁給了這個士子。
宋·周邦彥《漁家傲》詞:“黃昏院落鶯聲曉,紅葉不來音信斷”。
2.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賞析作者王思宇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這首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據詩的第三句,題中的“城”當指唐代京城長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此詩約為在京任職期間所作。
上聯可結合詩題來理解。首句是詩人在城東遊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意思是說,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也就是說,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稱,並不僅指作者自己。壹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裏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註意,所以環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淡而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麽清新悅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著作者多少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作具體描繪,必成贅疣。下聯用“若待”兩字壹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秾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秾艷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此詩納清極、秾極之景於壹篇,格調極輕快。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壹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雲亦雲,老是重復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3. “若待上林花似錦”中的“上林”為何意“上林”即上林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
上林苑,是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壹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多種功能和遊樂內容。今已無存。上林苑地跨長安、鹹寧、周至、戶縣、藍田五縣縣境,縱橫300裏,有霸、產、涇、渭、豐、鎬、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據《關中記》載,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宮、三十五觀。三十六苑中有供遊憩的宜春苑,供禦人止宿的禦宿苑,為太子設置招賓客的思賢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宮城建章宮,還有壹些各有用途的宮、觀建築,如演奏音樂和唱曲的宣曲宮;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的犬臺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的觀象觀、白鹿觀;引種西域葡萄的葡萄宮和養南方奇花異木如菖蒲、山姜、桂、龍眼、荔枝、檳榔、橄欖、柑桔之類的扶荔宮;角抵表演場所平樂觀;養蠶的繭觀;還有承光宮、儲元宮、陽祿觀、陽德觀、鼎郊觀、三爵觀等。
上林苑中還有許多池沼,見於記載的有昆明池、鎬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積草池、東陂池、當路池、大壹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鑿,在長安西南,周長40裏,列觀環之,又造樓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幟,十分壯觀。據《史記·平準書》和《關中記》,修昆明池是用來訓練水軍。據《三輔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頃,池中有豫章臺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又載:“昆明池中有龍首船,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建華旗,作濯歌,雜以鼓吹。”在池的東西兩岸立牽牛、織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僅天然植被豐富,初修時群臣還從遠方各獻名果異樹2000余種。
上林苑既有優美的自然景物,又有華美的宮室組群分布其中,是包羅多種多樣生活內容的園林總體,是秦漢時期建築宮苑的典型.
4.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辦未勻和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城東早春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意思:柳樹剛冒出綠芽,也許沒有似錦的鮮花美麗,可是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卻非常欣喜,因為他發現春天來到了。如果等到滿園春色,大家都出門看花,那不是太遲了嗎?
“若待”兩字壹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秾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秾艷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