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亻及 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亻及 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亻及 請別駕從事③,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壹日,亻及 為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④,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選自《後漢書·郭亻及 傳》,略有改動)
註釋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剛擔任並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棄、丟下) B.則是無信(不講信用)
C.及事訖(完畢) D.先期壹日(約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相委而去 雜然而前陳者 B.計日告之 傳壹鄉秀才觀之
C.遂止於野亭 駢死於槽櫪之間 D.其為人若此 安陵君其許寡人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壹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從選材角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敘述。(3分)
(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妳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壹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2分)
參考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問元方: “妳爸爸在嗎?”(或:那客人便問元方: “妳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13.(1)做人要講信用(答出“講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違信於兒童) 描寫(或:對話描寫;語言描寫)(2)答案示例:①要有禮貌;②要勇於改正錯誤;③要容許別人改正錯誤;④成人要為兒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對兒童也要說話算數;⑥做人要言行壹致。
2. 郭伋守信文言文原文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壹日,伋為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選自《後漢書·郭伋傳》,略有改動註釋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剛擔任並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別駕從事:部下官吏.竹馬:騎在兒童胯下的竹竿.野亭:郊野外的亭子.期(先期壹日):約定的期限期(須期乃入):約定的期限訖:完畢及:等到譯文郭伋剛到任時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縣,有幾百兒童,各騎著竹馬,在路旁拜迎.郭伋問:“孩子們為什麽從遠方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很高興,所以來歡迎.”郭伋辭讓致謝.等到事情辦完,孩子們又把他送到城外,問“使君您哪壹天能回來”.郭伋叫別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巡視回來,比約定日期早壹天.郭伋怕失信於孩子們,於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須等到約定日期才進城.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3. 文言文東郭敞閱讀答案註釋和譯文供參考:東郭敞多願①齊人有東郭敞者,猶多願,願有萬金②.其徒請焉③,不與.曰:“吾 將以求封也④.”其徒怒而去之宋.註釋①選自《商君書?徠民》.②金:指黃銅.秦以二十兩(壹鎰)為壹金,漢以壹斤為壹金.③ :讀hoū周.周濟,救濟.④求封:求取封爵.當時用錢可以買到官爵.譯文齊國有個叫郭敞的人,懷有很多的願望.他夢想獲取萬金財產.壹次,他的門徒請他周濟壹 下,他非但不肯,還煞有介事地說:我將用那筆錢買官求封呢!”他的弟子壹聽,十分生氣 ,不願再為他效勞,便投奔到宋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