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靦腆”的反義詞分別是:開朗、大方、活潑、不拘小節、活躍
靦腆 [miǎn tiǎn]
(1)解釋:害羞,舉止不自然。多用於易怯場的人;在交流方面存在障礙或無法正常和陌生人交流的人。
(2)近義詞:害羞、羞慚、羞臊、含羞、羞赧
(3)出處:《紅樓夢》第七回:“他生的靦腆,沒見過大陣仗兒,嬸子見了,沒的生氣。”
冰心《寄小讀者》十五:“那天晚上,在她的樓裏,談了半點鐘的話,驚心於她的靦腆與溫柔。”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這時候,?栽花先生?叫 郭主任 挑衣。 郭全海站在蕭隊長旁邊,不肯去挑,靦腆地說道:‘配啥算啥。’”《壹個也不少》第壹節:小查理是壹個安靜又靦腆的少年。
巴德·舒爾伯格《“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既靦腆又得意揚揚,點頭告訴她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
(4)造句:她細膩的臉蛋兒泛著點微微的紅,靦腆地朝遠去的朋友壹笑,心中充滿了出國的憧憬。
反應的知識延展:
(1)開朗[kāi lǎng]?
解釋指開闊明朗。
出處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造句嚴護士是個活潑開朗,對病人照顧得體貼入微的人,也是醫院的優秀護士長。
(2)大方[dà fāng]
解釋對於事物、財物等不計較、不吝嗇
出處《儒林外史》第三壹回:“ 張俊民 道:‘少爺為人好極,只是手太松些,不管什麽人求著他,大捧的銀與人用。’ 鮑廷璽 道:‘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 杜少爺 這大方舉動的人。’” 趙樹理 《地板》:“村裏人倒很大方,願意管我飯,又願意給妳三嫂借壹部分糧。”
造句王老師雖然不富裕,可是在金錢上很大方,經常資助有困難的同學。
(3)活潑[huó pō]
解釋靈活,不呆板;生動自然。
出處明 呂坤 《呻吟語·存心》:“心要從容自在,活潑於有無之間。” 清 百壹居士 《壺天錄》卷下:“河面有蟲盈千累萬,似蛇非蛇……有人捕養碗中,或截作兩段,頭尾仍遊行活潑,經日不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偶然學著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芒種》三期也讀過了,我覺得這回比第二期活潑些。”
造句孩子們又活潑又漂亮,就像春天裏的花蕾。
(4)不拘小節[bù jū xiǎo jié]
解釋指不為無關原則的瑣事所約束,亦指不註意生活小節。
出處《後漢書·虞延傳》:“性敦樸,不拘小節。”
造句小李很隨便,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5)活躍[huó yuè]
解釋行動活潑而積極
出處柳青 《銅墻鐵壁》第壹章:“遊擊隊壹活躍,反動軍閥就開始在鄉村裏駐兵。”?
造句過花甲的老教授,依然活躍在大學的講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