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 ”的意思是:揚州的二十四橋,在月色中顯得格外的妖嬈。
下壹句是:玉人何處教吹簫
出處:
唐朝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全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釋義: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裏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雕。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妳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故事背景:
杜牧在被任為監察禦史,由淮南節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後所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開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遊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萬,輝羅耀列空中,九裏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卷273引《唐闕文》)。
“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出沒於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寄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