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毛遂自薦文言文閱讀的

毛遂自薦文言文閱讀的

1. 毛遂自薦 文言文答案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①,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②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毛遂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③,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導讀:毛遂“自薦”並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從此流傳於後世,被人津津樂道。但“自薦”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對國家的壹腔熱誠,盲目的“自薦”則是行不通的。

註釋:①“趙王”句:趙王指趙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壹年。平原君趙勝是趙丹的叔父。當時(前258年),秦將白起兵圍趙國國都邯鄲,情勢危急,趙王讓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國楚國求救。後來取得楚魏兩國的救援,擊敗了秦軍。②文武備具:猶言文武全才。③稱誦:稱頌。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余無可取者( ) 2.其末立見( )

3.毛遂自薦於平原君( ) 4.使遂蚤得處囊中( )

二、翻譯

1.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

2.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三、成語_____、_____都出自這篇文章。前者比喻_______,後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妳如何看待毛遂“自薦”?

參考譯文和答案

96.毛遂自薦

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和他壹起去,找到了十九個,剩下的沒有能選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處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那錐子尖立刻就會顯露出來。現在先生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身邊的人對您沒有什麽稱道,我也沒有聽說什麽,這表明先生沒有什麽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說:“我不過是今天才請求進入口袋裏呀!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是露出個錐子尖呢!”

壹、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跟他壹起去。 2.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光露個尖兒!

三、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自己推薦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現出來

四、①人要善於把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②這也是自信的表現。

2. 毛遂自薦 文言文答案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①,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②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毛遂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③,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導讀:毛遂“自薦”並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從此流傳於後世,被人津津樂道。但“自薦”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對國家的壹腔熱誠,盲目的“自薦”則是行不通的。 註釋:①“趙王”句:趙王指趙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壹年。平原君趙勝是趙丹的叔父。當時(前258年),秦將白起兵圍趙國國都邯鄲,情勢危急,趙王讓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國楚國求救。後來取得楚魏兩國的救援,擊敗了秦軍。②文武備具:猶言文武全才。③稱誦:稱頌。

精練: 壹、解釋加點的詞 1.余無可取者( ) 2.其末立見( ) 3.毛遂自薦於平原君( ) 4.使遂蚤得處囊中( ) 二、翻譯 1.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

2.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三、成語_____、_____都出自這篇文章。前者比喻_______,後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妳如何看待毛遂“自薦”?

參考譯文和答案 96.毛遂自薦 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和他壹起去,找到了十九個,剩下的沒有能選到。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處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那錐子尖立刻就會顯露出來。現在先生在我的門下已經三年了,身邊的人對您沒有什麽稱道,我也沒有聽說什麽,這表明先生沒有什麽能耐。先生不行,先生留下吧!”毛遂說:“我不過是今天才請求進入口袋裏呀!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是露出個錐子尖呢!”

壹、1.剩下的 2.尖端 3.向 4.通“早” 二、1.趙王讓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請他門下食客中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跟他壹起去。 2.假如早讓我進入口袋,就連錐子上部的環兒也會露出來,豈止光露個尖兒! 三、毛遂自薦 脫穎而出 自己推薦自己 人的才能全部表現出來 四、①人要善於把握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②這也是自信的表現。

3. 《毛遂自薦》這篇文言文的翻譯

毛遂自薦》的譯文:

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平原君說:“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夠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麽,(我)就在華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壹定要‘合縱’盟約簽定再返回。隨從人員不到外邊去尋找,在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余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壹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壹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妳)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妳)沒有什麽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壹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壹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復)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 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麽?”楚王對平原君說:“這個人是幹什麽的?”平原君說:“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麽不下去?我是在同妳的君侯說話,妳算幹什麽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說道:“大王(妳)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妳)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妳)斥責(我)是為什麽?況且,毛遂(我)聽說湯以七十裏的地方統壹天下,文王以百裏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壹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壹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妳)斥責(我)幹什麽?”楚王說:“是,是!實在象先生說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毛遂問:“合縱'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於是,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著銅盤跪著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於是毛遂在宮殿上簽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說:“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簽訂“合縱”盟約之後歸來,回到趙國,說:“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趙勝(我)鑒選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為沒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卻在毛先生這裏失去了。毛先生壹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威望高於九鼎和大呂。毛先生用三寸長的舌頭,強似上百萬的軍隊。趙勝(我)不敢再鑒選人才了。”於是把毛遂作為上等賓客對待

4. 文言文毛遂自薦原文和加點字解釋和問題答案

毛遂自薦 原文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而還。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薦於平原君曰:“今少壹人,願君既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誦,勝未有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

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

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裏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裏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

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壹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

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譯文 秦兵圍困邯鄲的時候,趙國派遣平原君請求救兵,到楚國簽訂“合縱”的盟約。平原君約定與門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

平原君說:“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夠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麽,(我)就在華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壹定要‘合縱’盟約簽定再返回。隨從人員不到外邊去尋找,在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

平原君找到十九個人,其余的人沒有可以選取的,沒辦法補滿二十人(的額數)。門下有(壹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壹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

現在還少壹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妳)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妳)沒有什麽才能的緣故。

先生沒有才能,(所以)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

平原君終於與毛遂壹道前往(楚國)。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復)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決定。

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 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麽?”楚王對平原君說:“這個人是幹什麽的?”平原君說:“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麽不下去?我是在同妳的君侯說話,妳算幹什麽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說道:“大王(妳)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於楚國人多。

現在,十步之內,大王(妳)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裏。我的君侯在眼前,(妳)斥責(我)是為什麽?況且,毛遂(我)聽說湯以七十裏的地方統壹天下,文王以百裏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於(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於(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

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壹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壹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

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

5. 毛遂自薦文言文閱讀答案 毛遂為什麽能勇於自薦

首先他確有真才實學,這是他勇於自薦的基礎。

從他到楚國後的表現和最終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就可以看到這壹點。其次,對自己充滿信心。

他認為自己不為人所知,只是因為沒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並不是自己平庸。再次,他對入選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認為他們是壹群庸碌之輩,自己不在他們之下。

原文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壹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也。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裏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裏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裏,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壹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從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於堂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

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遂以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