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壹層樓的全詩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鸛雀樓》的大意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沈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裏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壹層城樓。
《登鸛雀樓》是盛唐局族詩人王之渙的壹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裏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裏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壹首不朽的絕唱。
“欲窮千裏目”,寫詩人壹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壹層樓”。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非最高層)所見,而詩人還想進壹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在收尾處用壹“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壹首登樓詩。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淩,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壹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其詩“白日依山桐歲弊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家喻戶曉。
鸛雀悉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沈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內,使達到極點。
千裏目:眼界寬闊。
更:替、換。(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