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比的筆順是什麽

比的筆順是什麽

比的筆順:橫、豎提、撇、豎彎鉤。

解釋:

1.比較;較量:~幹勁。學先進,~先進。

2.能夠相比:近鄰~親。堅~金石。演講不~自言自語。

3.比畫:連說帶~。

4.對著;向著:別拿槍~著人,小心走火。

5.仿照:~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

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做諸葛亮。

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壹數是另壹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裏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壹~四。

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壹勝乙隊。

9.a)“壹”加量詞在“比”的前後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壹年~壹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壹般用“跟”或“同”。

10.姓。

11.緊靠;挨著:~肩。鱗次櫛~。

12.依附;勾結:朋~為奸。

13.近來:~來。

14.等到:~及。

康熙字典:

古文:_、?。

《廣韻》:卑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並音匕。校也,?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又《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雲: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托外物,比顯而興隱。

又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為決事比。註:比,例也。

又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誌》:玄宗命馬懷素為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