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復辟是指稱帝,當時張勛北上,打算重新擁立清廢帝溥儀,上演壹出“還政於清”的鬧劇,並以此表明自己始終是清朝的忠臣。
當時張勛的辮子成了他的壹個標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是“牛尾巴”,也有人說這是“馬尾巴”。辮子成了張勛的護身符,他利用人們對辮子的重視,在復辟之前,他先在使館區進行了壹番“考察”。
張勛進入使館區後,那些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壹看到張勛那拖在後面的辮子,都感到非常驚奇。他們見張勛動作都挺文明,也就沒有人取笑他,把他的辮子當作壹件奇物看待。有的外國人甚至想以辮子為題,大做文章。
張勛對這些人根本不予理睬,他自以為中國人對辮子十分重視,辮子就是他的本錢,他越想越得意。張勛自從復辟失敗之後,自知大勢已去,也就不再存什麽念頭了。不過他覺得後有逆賊之罵名,多少有點對不起對清朝忠心耿耿的那些孤臣孽子,他想在明處用他的辮子稍稍挽回壹下人心。
北京城內的那些小報記者對張勛的這番用意更是大做文章:
據《京津泰晤士報》消息說:張勛曾向某使館參贊表示,他對於帝制之主張,並非出於個人野心,實為保持民族精神之活潑,不受其他政治主張之鍛煉。某參贊以樂觀態度答之曰:“此種感覺不獨君有之,余亦抱有同感。余敢信十數年後,君及其他壹切人均將證明君等所主張之政策為錯誤者。然在今日固不惜壹切犧牲以擁護之。”
復辟失敗之後,段祺瑞重回北京,壹怒之下將張勛從南京請來北京。此時復辟已經失敗,段祺瑞也沒有為難張勛,將張勛和他的部隊安置在天津附近的萬松嶺,成天無所事事。
1918年10月8日,段祺瑞政府對德宣戰。“西原借款”是段祺瑞政府為對德宣戰向日本借款。“西原借款”以中國政府未來之關稅、鹽稅、常關稅為擔保,由日本興業銀行及臺灣銀行團***同提供。
然而曹汝霖卻把西原借款中的大部分秘密轉給了安福系王克敏。這壹事件傳到日本國內,日本政府認為這樁交易是曹汝霖背著日本政府把國家利益出賣給了段祺瑞政府。恰好此時段祺瑞政府又打算廢除中日軍事密約。於是日本政府找到了借口。
1919年春,“西原借款”事件爆發。原來以西原龜三為團長的日本東亞經濟調查局在華從事各種非法的經濟活動和秘密調查活動。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病死後,段祺瑞將西原龜三等人“請”到北京聽命。在聽說曹汝霖與西原借款有關後,1919年5月2日晨5時30分左右,五名日本暴徒突然闖進位於北京趙府街上趙總理(即趙秉鈞)家的小盒子胡同寓所(時任中華民國總理段祺瑞內閣外交總長陸征祥住宅),持槍威逼、毆打看門人。然後破門入室、搜掠文件及壹切可移動貴重物品和錢財去向不明。
這就是有名的“二六”大搜查事件。這壹事件直接導致了中國政府的“巴黎和會”外交方針的轉變。隨後傳出消息說這樁無頭案是西原借款中飽私囊者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日本浪人團體所為。由於這樁案子涉及到壹連串中國政要人物。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日本政府則表示對此事極關註並要求徹底查明真象並懲辦元兇。而段祺瑞則以保護日僑的名義下令通緝被釋放的西原龜三等人。
此時正賦閑在天津附近的萬松嶺的張勛聞訊拍案而起:自己手下的兵工廠何罪之有?壹氣之下帶了壹營人馬到了北京城中要把這幾個日本暴徒找出來給懲處了。他的這壹行動被壹些人認為是對新政府的公然挑戰和對日本人的示威,這時在天津的段祺瑞也感到臉上無光。於是段祺瑞找到了張勛談判其帶兵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