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是什麽意思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是什麽意思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意為人類的本性無善無惡,但在行動中會出現善惡之分。

出處

這句話出自明代儒學家王陽明的著作《傳習錄》。

原文節選

“心之體無善無惡,有善有惡,善惡由心生。知善知惡,即是良知。為善去惡,即是格物。”

譯文

人的內心本質上沒有善惡之分,但是人的行為會有善惡之分,因為人的善惡是由內心產生的。知道善惡,就是良知。去做善事,不做惡事,就是格物。

賞析

這句話主要想告訴我們,人類的本性並沒有善惡之分,而是在行動中才會出現。人應該認識到什麽是善惡,然後去做善事,避免做惡事。

創作背景

王陽明生活在明代末年,當時中國的社會政治環境動蕩不安,戰亂頻繁。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是為了尋求人類內心的真正本質,幫助人們在動蕩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註釋

良知是指人類本性的道德標準。

格物是指通過研究事物的本質,去除人的私心和物欲。

生活啟示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清凈的,沒有善惡之分,但是當我們意識到世界上存在著善惡之分時,我們就會產生善惡的動作和行為。這也說明了人的良知能夠區分善惡,進而選擇去做好事,去遠離邪惡。

在我個人的經驗中,我曾經遇到過壹些人,他們看起來很冷漠,似乎沒有善惡之分。但是在真正發生需要幫助的情況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為別人做出善舉。這些人的行為就像是陽明心學所說的,他們雖然有善有惡的意念,但是他們的本性是清凈無為的。

此外,當我們在社會中遇到那些言行不壹、表裏不壹的人,我們也需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內心的善惡之分。我們要善待別人,幫助他們去遠離邪惡,走向善良和正義。同時,我們也要警惕自己的善惡之分,時刻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良心和良知。

總之,這句話提醒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和他人內心的善惡之分,警醒自己,選擇去做好事,抵制邪惡,走向更加純凈和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