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蟬的意思是像晚秋時的蟬那樣壹聲不響。
詳細釋義
噤:閉口不作聲。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他的話完了,臺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成語出處
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杜密傳》)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噤若寒蟬”。
成語用法
“噤若寒蟬”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害怕而不敢說話。
例句
1、爸爸正在氣頭上,大家都噤若寒蟬,深怕再惹他生氣。
2、當知識分子對政治都噤若寒蟬時,國家的活力也就喪失掉了。
3、這國家如此不自由民主,也難怪大家噤若寒蟬,不敢發表言論。
4、在這關鍵時刻,妳要作壹個論直發的勇者,還是噤若寒蟬的懦夫?
5、夫妻兩人吵得正兇,卻忽略了臉色發白,噤若寒蟬的孩子,瑟縮地躲在墻角。
6、道不行篇隱,莫怪我噤若寒蟬, 不談國事。
7、我就是了解禍從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蟬。
8、老將軍壹生氣,全場立即噤若寒蟬,鴉雀無聲。
9、平日高談闊論,但該他們說話時,卻又噤若寒蟬。
10、母親只用眼角壹瞄,我們馬上閉緊嘴巴,噤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