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這個世界上,妳必須成為妳希望看到的改變。
3. 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習慣改變,人生就會改變。
4. 不與邪惡合作是我們的義務,就如同我們必須要與正義合作壹樣。
* 如果壹個人的行為令人敬仰,他所到之處即成聖地。
* 我們必須學會尊敬別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怎樣的價值,而是因為他們是——人。
* 地球上提供給我們的物質財富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貪欲。
* 被愛的箭射過的人,才能領會愛得力量是多麽偉大的.
* 生由死而來。麥子為了萌芽,它的種子必須要死了才行。
*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 要活就要像明天妳就會死去壹般活著。要學習就要好像妳會永遠活著壹般學習。原文: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手段的不純潔必然導致目的的不純潔。
故事
甘地小時候並不聰明,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都不是很好。可是他壹點兒也不頑皮,是個誠實害羞的孩子。
有壹天,壹位督學到甘地的學校檢測學生的英文水平。他讓學生們聽寫了五個英語單詞,甘地寫對了四個,就是“茶壺”這個詞不會拼。正當甘地皺著眉頭冥思苦想的時候,老師剛好走到他旁邊。老師用腳尖輕輕地碰了壹下他的椅腳,暗示他去偷看旁邊同學的卷子,可甘地繼續低著頭想,不願看別人的答案。
結果,大家都考了滿分,只有甘地壹個人考了八十分。督學走後,老師把甘地叫到面前,說:“傻孩子,偶爾作弊壹次又有什麽關系呢?如果妳也能拿滿分的話,我們就可以受到表揚了。”
可甘地堅持認為自己那樣做是正確的,抄襲就是不對,倒是老師讓他作弊,讓他感到非常難過。
湊雙完好的鞋子
壹天,甘地坐火車,不小心把自己穿著的壹只鞋子掉在鐵軌上了。此時,火車已經轟隆隆地啟動了,他已不可能下車去撿那只鞋子。
旁邊的人看到甘地沒了壹只鞋子,都為他可惜。忽然,甘地彎下身子,把另壹只鞋子脫下來,扔出了窗外。身邊的壹位乘客看到他這個奇怪的舉動,就問:“先生,妳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甘地笑了笑,慈祥地說:“這樣的話,撿到鞋子的窮人,就有壹雙完好的鞋子穿了。”
被趕出頭等艙
甘地在英國學成以後,到南非做了壹名律師。有壹次,因公事遠行,他得到了壹張頭等艙的火車票。
當甘地拖著行李準備上車時,壹名白人工作人員看見他是有色人種,竟把他的行李扔在站臺上。原來,在英國殖民地——南非,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有色人種是不能坐頭等艙的。
那壹晚,甘地在站臺上凍了壹夜。他想不明白,每個人地位都應該是平等的,為什麽自己會受到歧視呢?於是,他到南非的各個政府部門申訴,同時也得到了輿論的支持。最終他贏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
(1869—1948),在印度被譽為“聖雄”和“國父”,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把壹生奉獻給了國家和民族,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948年在教派糾紛中,為印度教極右派分子刺死。
做壹個有出息的人
甘地小時候經常做壹些偷偷摸摸的事:偷偷地抽煙,偷父母的錢,到餐館偷吃羊肉……有壹次,他向哥哥借錢去外面大吃大喝,為了還錢又偷刮哥哥金鐲子上的金子去賣。父親知道了這事後非常難過,加上工作勞累過度,就病倒了。
父親躺在床上,天天盼著甘地來認錯,但他始終沒來。甘地打算把犯下的罪過都寫在壹張紙上,準備接受父親的懲罰。可是,壹切都遲了。父親的病越來越重,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壹張紙給甘地,上面寫著:壹個誠實、自力更生的人,才是壹個有出息的人。看了這張字條,甘地淚如泉湧,他心中響起了壹個有力的聲音:父親,我壹定不會再讓您失望了!
四億件毛衣
寒冬裏的壹天,妻子看見甘地穿得很單薄,就非常痛心地說:“天氣那麽冷,妳為什麽不穿件毛衣呀?”
甘地笑笑說:“我沒有毛衣,也沒有錢買毛衣!”
妻子有點摸不著頭腦:“給妳織的毛衣呢?妳的錢呢?”
甘地不好意思地說:“今天早上在街上看見壹個老人在乞討,就把毛衣脫給他了,錢也給他買吃的了!”
妻子有點無奈地說:“又是這樣呀!那我再給妳織壹件!”
“我們家可不只我壹個人沒得穿,壹件怎麽夠呀?”甘地急忙說道。
“那妳要多少件呀?”妻子疑惑地問。
甘地壹本正經地說:“我們家有四億兄弟姐妹,只有他們都有毛衣穿了,我才會穿。妳能不能多給他們織幾件呀?”
妻子聽到這話後樂了,她知道他說的“四億兄弟姐妹”是指印度全國勞動人民。妻子幽默地說:“好!好!好!我盡量多織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