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徐宗漢的後世紀念

徐宗漢的後世紀念

宣城茆市沖農場是辛亥革命先輩徐宗漢女士在南京白下路創辦的“開國紀念第壹貧兒教養院”的實驗基地,也是中國較早的寓教於農的社會救濟性質的農場之壹。

徐宗漢認為,中國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農、林、牧業亟待發展,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建設人才,遂決定創辦宣城茆市沖農場,為教養院學生提供生產實驗基地,把教學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從而達到勤工儉學,以場養院,培養人才的目的。1932年,徐宗漢女士通過與安徽省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宣城縣長周君南(黃興的學生、同鄉)的關系,在宣城縣境內尋找場址。周君南選擇了縣內茆市沖為場址,建議徐宗漢女士前往考察。徐女士實地勘察後認為:這裏地勢開闊,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宜農、宜林、宜牧、宜養殖,有發展前途,遂接受周君南意見,決定在此建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占領宣城,鄉親父老紛紛逃離家園。徐宗漢女士避居重慶,蔡乾九先生去了雲南,章祥齋避難於雙橋。為了支撐農場事業,徐宗漢女士又派黃興先生舊部陳冶青先生來到宣城農場主持場務。不料日軍再次占領宣城,人心惶惶,農場無法恢復。徐宗漢女士1944年去世後,宣城茆市沖農場壹直無人問津。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機關復員,徐宗漢之子,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的黃壹美先生,遵母遺囑,從南京來到宣城農場,意欲重振先人事業。當時由章祥齋後人章永年、章永中兩人陪同察看,久經戰亂,農場荒蕪,但田園、山林、湖泊的舊跡仍在,面對這種物故人非的荒涼景象,壹美先生嘆息不已。回到南京以後,擬將農場的土地、山林、湖泊移交給政府部門管理,繼續造福於社會。後來社會部門派人前來察看,認為農場荒廢太久,沒有人力物力去開發利用,拒絕接收。黃壹美先生只得另行委派原教養院孤兒出身的盧繩圃先生來場主持恢復。直到1949年4月,宣城解放以後,盧繩圃先生才離開農場。建國以後,宣城市人民政府將這壹帶地方辟為國營高山洪林場,繼續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