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壹種研究方法。以下是我為您整理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供您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1

 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只有楊哲例外。剛帶這個班時,是二年級下學期。在壹堂作文課上,我要求學生寫壹篇關於媽媽的作文,楊哲把身子往後面桌子上壹靠,竟笑嘻嘻地說“我,我沒有媽媽!”旁邊的壹個男孩也附和著:“老師,他媽媽不要他了,跑了。”哦!這可憐的孩子。可他居然這樣沒事人似的笑著說給我。這孩子剛才的笑臉是那麽的不純凈,隱隱地,我感受到了壹絲悲涼。我決心走近這個男孩子。

 後來,我了解到,楊哲的爸爸是個“孔已己”似的人,媽媽心氣高,不能忍受和這樣壹個比較迂腐、懦弱的人生活,便離婚遠走他鄉了。缺失了母愛的楊哲在心智年齡上總比同齡的孩子小很多,遇到事情時常常茫然不知所措。 那天語文課下課了,我夾著教本往辦公室走,楊哲壹聲不吭地擦著墻根尾隨著我。我回頭,他蹭了過來,眼睛裏含著潤潤的淚怯聲說道:“老師,從明天開始,我爸爸要上晚班,我的日記就寫不好了。”哦!原來是因為怕日記寫不好挨訓才提前給老師打“預防針”來了。

 “哦,我倒覺得這是楊哲自立的好機會。寫日記時只要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就壹定是最棒的!老師相信妳。”說著我彎下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抹了壹下眼睛心事重重的樣子又轉身走回了教室。接連幾天交上的日記明顯不如爸爸輔導時寫得充實了,但卻另有壹種進步在其中,多了些自己的想法,少了些爸爸的理解。

 三年級上學期,《彼得?潘》進入了讀書課。讀完了以後,同學們紛紛討論班裏誰是那個長不大的“彼得?潘”,好幾個同學同時在作文中把這個生活自理能力差,總是賴著、賴著的楊哲和彼得?潘聯系在了壹起,而楊哲也在作文中歪歪扭扭地寫道:“我要是彼得?潘多好啊!不用天天上學,在永無島上也找壹個像溫迪壹樣會講故事的媽媽,和過家家壹樣,多麽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像極了這個小說中永遠哀傷的孩子,他在拒絕長大,但這怎麽行呢?人總歸要長大,要融入社會和諧***生。我在評語中寫到:“壹個長不大的孩子,就永遠只能是壹株小樹苗,缺少繁茂的枝葉,妳就永遠撐不出蔭涼。長大有長大的好,生成壹棵參天大樹,鳥兒也會更願意親近妳!”就這樣我經常在他的日記本上堆砌壹些類似的語句,只為喚醒他那顆幼稚的想要“逃家”的心靈。

 不久的壹天,楊哲又擦著墻根追上了我,小手裏捂著壹個“親親”的果凍,趁我轉身,他把這個還帶著他體溫的果凍塞到了我的手裏,就靦腆地跑開了。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的話:“我們要懂得兒童。妳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壹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壹萬萬元的慷慨。做了壹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白林飛船造不成功壹樣的躊躇。”心中的那份感動啊,我無法言說。

 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更加默契,我們時不時互相塞點東西攥在彼此的手心裏,壹張小紙條、壹塊棒棒糖、壹本童書楊哲在變化---他能把課文讀得“落花流水”了、他的鋼筆字能得到紅筆描畫的“油條鴨蛋”了、他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心得了我靜默地享受這壹切,這離長大還會遠嗎?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2

 小學數學教學關註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的需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學習要求。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喜歡的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根據我現在的教學情況還做得不夠。原因是:

 1、學生的學習主動權不敢放手。

 2、自己的教學觀念還不夠更新。

 3、學生的活動放手不夠。

 4、對學生的自主參與,主動學習培養不夠。

 下面談談我自己在教學小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時的幾點體會:之前的教法。

 1、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2、對長方形面積的練習。

 3、教師演示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4、指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對面積公式的運用練習。

 以上這些方法自己認為教學過程是清晰的,講解是明白的,課堂是充實的。通過反思學習我才知道我的教學思想有點守舊、不開放。課堂中只是為了教給學生知識,而沒有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發展。

 之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準備大小不壹的平行四邊形,自己動手、動腦,自己想辦法把手中的平行四邊形剪拼成壹個長方形。

 2、加深學生印象,用動漫課件展示平行四邊形剪拼成壹個長方形的過程。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方法的能力。讓學生觀察、交流、平行四邊形的長與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4、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加深學生對獲取知識的運用練習。

 教師不是為了教學生而教,不是把知識像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發展學生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要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為學生搭建好發展能力的平臺。養成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學會去用數學。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3

 在班級管理中,真是有許許多多的學問。教學是常備常新,班級管理也是如此。開學初,我在思考:這個學期怎樣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更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所在呢?在壹次偶然的課間,天氣非常的沈悶像是馬上要下雨的樣子,我漫步在操場的花壇旁無意間我發現很多的螞蟻在集體搬運壹個遠遠大過它們身體幾十倍的食物。當時我深深的被這群團結力量如此強大的螞蟻感動了。哎,有了,前幾天還在苦思冥想的管理問題有了眉目了。我高興得像個孩子不停的說:我們五年三班不正需要這種螞蟻精神嗎?螞蟻是團結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37個同學37只螞蟻。對,號召全體同學學習螞蟻精神,時刻記住團結就是力量。手拉手***同進步是我們不變的信念。時刻記住憧憬未來做好時代的主人是我們肩負的責任。站在我旁邊的學生見我自言自語的說就我問:“李老師,妳有什麽了?”老師有了使我們班成為優秀班集體了的法寶了。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照射到'老師和集體的光芒'。我決心把五年三班打造成螞蟻團隊。我想出了這個值得嘗試的'打造螞蟻團隊'方法。也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螞蟻團隊,每個小團隊以'小螞蟻'的圖案粘貼。它的寓意在於,每個同學都是班級裏的壹只小螞蟻,由壹個個小螞蟻團隊完善成壹個大的螞蟻團隊。,班集體就是由這樣的'小螞蟻團隊'才能組合成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平時在團隊中開展競賽,使同學們互相幫助,***同進步。

 課上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和孩子們說了我的想法,沒想到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不到十分鐘的功夫,壹個個'小螞蟻團隊'就自由組成了。每個團隊的名字也從孩子們精靈般的小腦袋瓜裏產生了。分別是:向日葵,成功,陽光,釘子,超越,愛心,。帶著同學們美好期望的壹個個'小螞蟻團隊'產生了。怎樣才能有效發揮它的作用呢 ?又是我要思考的問題。為了使競爭真正成為動力,而不造成傷害,我結合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創意讓每個'小螞蟻團隊'爭奪金,銀,銅牌。采取每周壹評的形式實現。

優秀小學教育敘事範文4

 壹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註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壹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壹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

 壹、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註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壹年級的學生註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妳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壹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壹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麽?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壹,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註意力。針對這壹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遊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註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壹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壹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註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壹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壹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

 課堂控制能力:壹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壹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妳跟我這樣做:我就跟妳這樣做”; “耳朵耳朵看哪裏?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壹半時可以活動壹下

 如:“點壹點,搖壹搖,拍壹拍,扭壹扭,笑壹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壹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壹唱壹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壹年級課堂裏的每壹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妳要求學生做的每壹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妳要他們做什麽,怎麽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麽放,都要說清楚。壹開始的細致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壹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註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壹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註意力。總之,壹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壹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壹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妳真棒” “妳真行”“妳真了不起”“妳真聰明”“妳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妳坐下再想想,下次妳壹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壹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壹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壹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針對如何提高壹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談壹點體會僅供參考。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壹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註意力,要註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註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壹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壹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壹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壹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壹名好啟蒙老師不簡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