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在此處的意思是:牽,拉,引申為調轉。
二、“引車避匿”的意思是:將車子調轉躲避。
三、出自:漢·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
原文選段: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白話釋義:
廉頗說:“我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卻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更何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讓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面。”並且揚言說道:“我遇見藺相如,壹定要羞辱他壹番。”
藺相如聽到了這話後,不願意和廉頗相會。藺相如每到上朝的時候,常常聲稱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是原傳的第壹大部分。列傳,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壹種體例,用來記敘帝王、諸侯以外的歷史人物的事跡。
本文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壹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創作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