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擾,yōng rén zì rǎo,庸人自擾指平庸的人無事生事,自找麻煩,自討煩惱;多用於諷刺愚昧或神經過敏的人;主謂式結構;含有貶義;主要用作謂語、賓語等。
庸人自擾之的前壹句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陸象先在蒲州做刺史,有個百姓犯了小罪,陸象先只責備了幾句,秘書說:“理應判杖刑。”陸象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也因為如此許多事才會愈弄愈復雜,只要開始的時候以冷靜的態度處理,壹切事情便簡單多了。”
是的,世間的壹切所謂麻煩事,其實都是自己的觀念造成的。只要妳願意,任何壹個困擾,都會成為壹個超越自我的契機。
《春秋》記載,庸國春秋時期的古國,在今湖北省西北壹帶,國都為上庸,即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壹帶。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楚國鬧饑荒,庸國出兵攻楚,後來被楚國聯合巴國、秦國所滅。庸人自擾是指庸國的人民放著安樂的日子不過,以卵擊石去攻打當時的頭號強國楚國,落得個亡國的下場,這或許是庸人自擾的最早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