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什麽是大篆

什麽是大篆

大篆,周朝的字體,是壹種筆畫較繁復的篆書。秦朝創制小篆以後,把這種字體叫作大篆。

大篆字體名稱,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鐘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大篆狹義上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大篆亦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因其著錄於字書《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大篆的分類:

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劃的符號和描繪物象的圖畫就具有文字的雛型,隨後在漫長的發展中,產生了象形(圖畫)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在龜甲獸骨上刻劃的文字,"甲骨文",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金文又稱銘文,金文《史頌鼎》拓片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采用的字體。金文是銘刻在古代壹切銅器上的文字,西周和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字體有些區別,出土的各種銅器上銘刻的文字並不通用,年代不同也有所變化。

籀文是古代秦國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於在春秋時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個字,因此叫籀文,據說“籀”的意思是“誦讀”。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考證是秦襄公時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

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為顯示國威,於是將原本的鐘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為籀文,詳見《史籀篇》。亦是小篆的前身,由於在周朝晚期史籀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個字,因此叫籀文,據說“籀”的意思是“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