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性女暴力日記的幕後花絮

性女暴力日記的幕後花絮

《Thriller - en grym film》瑞典1974年拍攝的壹部融合了限制級和暴力的CULT片。導演Bo Arne Vibenius據說曾經是費裏尼的助理導演。整部電影的鏡頭風格很是另類,大量的主觀特寫和慢鏡頭,鉤織出了壹部很鮮明的邪典之作。

女主角Madeleine的扮演者Christina Lindberg是壹位瑞典籍美女,1950年出生,之前壹直是**的當家花旦,本片自然也沒有浪費她的誘人身材。三點全露不說,甚至真槍實幹。Lindberg拍攝這部《性女暴力日記》的時候已經24歲,電影中扮演角色的年齡設置是個15歲的少女。這個擁有魔鬼身材、天使面孔的瑞典美女勝任有余。嬌小的身材、稚嫩的面龐、清澈的雙瞳、柔順的長發……沒有人會想象的出這個女人已經過了二十四歲。

無奈的是,這部CULT片的主要噱頭還是圍繞著限制級、暴力,所以上映後也並未給Lindberg帶來期待中的轉型。其後不久,她便正式退出了影視圈。

導演對鏡頭的表現手法太另類了,從畫面顏色到鏡頭走位都很有實驗風格。比如被暴力捶打者嘴角流出(或者說是噴出)的血都是用慢鏡頭來表現,可以看到從嘴中打出來,飛到半空中的牙齒。血流如註,卻緩慢的傾瀉出去。子彈射入人體,血在慣性力的推動下,呈現某個有跡可循的角度噴濺出去。可以看清任何掙紮的瞬間,加深死亡的表現力度。

有的人不喜歡這部電影,認為無非是壹部借助復仇為電影主題的限制級片,且人物變化、性格強弱轉換不合邏輯。對於壹部誕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CULT之作,後世看來,本就可以大膽設想和猜測其用意的。那個時期的電影無章法可循,況且所謂邪典就是亦正亦邪,沒有標準的。簡單拎出電影的故事去理解整部電影,還是不夠客觀。電影是濃縮了文學、戲劇、音樂、雕塑、繪畫和建築之外的第七門藝術。並沒有人規定導演只能遵循其中壹個元素去拍攝電影,反之亦然。

影片後半段為Madeleine的復仇之旅,很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女孩制服並擺脫了警察的圍捕,駕駛著他們的警車去阻擊另外的仇人。也就是說,每壹次犯案都是駕駛著警察前往的。電影最開始,就是壹輛警車緩緩駛進畫面,而在這個城市治安巡邏的過程中,幼年的Madeleine卻在開放的公***場合遭到性侵害,兇手最後因為精神診斷免於刑法。開始的受害者Madeleine在電影的後半段扮演了“執法者”的責任,她駕駛警車行駛在郊區的小路上,警燈閃爍,看似代表著公證(巡邏),可光天化日之下又有多少罪惡是被掩蓋的呢?徒有其名的不僅僅是責任,還有正義。

Madeleine終於抓住了當初誘拐自己的男人,她給他設計了壹個頗具黑色幽默的死亡方式。把男人埋在瓦礫中不得動彈(之前用手槍已經打斷了男人的兩條腿),然後脖子勒上繩索,繩索的另壹頭綁在馬匹的馬鞍上面。日頭炎熱,Madeleine把壹桶水放在馬匹前壹米多的位置,只要馬口渴,便會挪步上前喝水,男人脖子上的繩索就會拉緊,然後窒息而亡。

Madeleine把壹切安排妥當,便坐在男人面前,等著馬的挪步。陽光下,她面無表情的看著這個毀掉她生活的男人。或者說,Madeleine的生活早在她幼年時候的性侵害中就被破壞了,她不會說話,喪失了表達的能力。對於**她壹開始是躲避的,躲避在農場。但是罪惡無時無刻不是在潛移默化中浮現,以暴制暴成了唯壹救贖的手段。

電影結尾,Madeleine駕駛著那輛警車緩緩離去。

《殺死比爾》的藍本!不知昆汀《殺死比爾》是否從中獲取靈感,有還是沒有?值得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