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鹽》:當代文壇,遲子建以小說聞名;差不多二十年來,她以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為出發點的小說,以其突出的“原生態”特質,獲得了很多讀者的喜愛。這種“原生態”特質包括兩個方面,壹是她那基本上未被所謂“流派”、所謂“實驗”、所謂“技巧”矯正修改過的寫作方式,她的小說有壹種根本意義上的樸素動人,很“笨”,很結實,很有分量;二是她飽滿、深邃、自然的女性視角和敘述方式,有壹種出自黑土地的樸拙、直接和率真,穿透力很強,感染力很高。這本散文是她小說之外的壹個美好的補充閱讀,它使得讀者看到小說背後繞出來的遲子建,從閱讀心理上講,這似乎更親切,也更真切。書名如此,書中所收的同名文章,卻很短小的。文中講到雪與鹽的比對,腌制酸菜,鹹菜成為北方人冬季餐桌上的“正宮娘娘”之類。文筆自然,沒有咱說的什麽。看了十幾頁,都是回憶自己的往昔生活。頗能勾起人的心弦的顫動。 人在成長,總有壹些東西在妳心海裏沈積下來,很難清除掉。它將伴隨妳,走過壹生。或許吧,它是妳的壹位老朋友,前世的知己。 我放羊的那段日子,每回憶起,都是甜蜜的。手舞著鞭子,趕著羊群,走在鄉間坑坑窪窪、滿是羊糞蛋的土路上,雖不如城市間道路如此寬廣平坦,可心中的自在滋味是後者比不上的。 此書用此文之名,定不是隨意而為的。北方的鹽。北方是作者從小到大成長的所在,實際上就是故鄉的壹個代名詞。鹽,調味品之王。書之內容關乎生活。生活之於人,鹽之於菜肴,這裏不妨劃上等號。得出什麽?作者含蓄的表達著自己對家鄉種種生活的深深懷想。 我什麽時候,也能把往昔中的感動、滋味等等,收聚到壹塊兒。寫出自己的那些“北方的鹽”呢? 遲子建 女,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壹級作家。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壹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 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萬字,出版單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著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遲子建作品精華》三卷。 曾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