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
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釋義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近義詞
清規戒律三從四德
反義詞
大逆不道離經叛道
引用
《五代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叠稱雄 ...,願陛下存而勿論,深可畏者,願陛下修而靡忒。 加以崇 三綱五常 之教,敷六府三事之歌,則鴻基與五嶽爭高,盛業***磐石永固... 《舊五代史》卷四十三(唐書)·明宗紀九 ...而不足懼者,願陛下存而勿論;深可畏者,願陛下修而靡忒。加以崇 三綱五常 之教,敷六府三事之歌,則鴻基與五嶽爭高,盛業***磐石永固... 《新五代史》卷十七·晉家人傳第五·高祖皇後李氏 ...,蓋亦習見閭閻鄙俚之所為也。五代,幹戈賊亂之世也,禮樂崩壞, 三綱五常 之道絕,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掃地而盡於是矣!如寒食野祭而焚... 《宋史》卷三百九十三·列傳第壹百五十二 ...重華宮,既而中輟。點言:"自天子達庶人,節序拜親,無有闕者, 三綱五常 ,所系甚大,不當以為常事而忽之。"上過宮意未決,點奏:... 《宋史》卷四百三十七·列傳第壹百九十六·儒林七 ...理宗即位,召為中書舍人,尋擢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入見,奏:" 三綱五常 ,扶持宇宙之棟幹,奠安生民之柱石。晉廢三綱而劉、石之變... 《元史》卷二十六·本紀第二十六·仁宗三 ...,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維持 三綱五常 之道也。”平居服禦質素,淡然無欲,不事遊畋,不喜征伐,... 《元史》卷壹百四十六·列傳第三十三 ...為好人,何故乃有此輩?”對曰:“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義。 三綱五常 ,聖人之名教,有國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豈得緣... 《元史》卷壹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四 ...千百言,其略曰: 典章、禮樂、法度、 三綱五常 之教,備於堯、舜,三王因之,五霸敗之。漢興以來,至於五... 《明史》卷壹百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 三綱五常 之道,載之於經,儀範百王,師表萬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 《明史》卷壹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 三綱五常 實原於此。乞俟來春舉行。”議雖不從,天下鹹重其言。... 《清史稿》卷壹百七 誌八十二 ...學堂不讀經,則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謂 三綱五常 ,盡行廢絕,中國必不能立國。無論學生將來所執何業,即由... 《新元史》卷壹百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三 ...遂命侍左右。明年,武備寺復以其弓獻,且奏用之。帝曰:“孔子言 三綱五常 ,人能自治,而後能治人,能齊家,而後能治國。汝可以此言... 《新元史》卷壹百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四 ...,上書於世祖曰: 典章、禮樂、法度、 三綱五常 之教,備於堯、舜,三王因之,五霸假之。漢興以來。至於五... 《新元史》卷壹百七十壹·列傳第六十八 ...“算數,六藝之壹。定國家,安人民,乃大事也。”每侍左右,必發 三綱五常 、為學之道及歷代治忽興亡之所以名。又以遼、金之事近接耳...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十九中 ...曰:『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大,萬物之所以生,人之所以靈, 三綱五常 之所以立。學然後知之。心不茍慮,必依乎道;足不茍動,必...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上 ...毀我宗廟,陵夷我社稷,發掘我陵寢。今欲與不戴天之讎講信修睦, 三綱五常 掃地盡矣!就令和好或成,其言可信,決不叛盟,孝子順孫,...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上 ...作樂事,中去逾年,卒用之。是年又將錫宴,中奏中前說,且曰:『 三綱五常 ,聖人所以維持天下之要道,不可壹日無。欽宗梓宮遠在沙漠... 《論語註疏》卷二·為政第二 ...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馬曰:“所因,謂 三綱五常 。所損益,謂文質三統。”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