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商業創作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以及“想創作什麽,便創作什麽”的味道。同人誌則是這種創作的自制出版物。這個界別則稱為“同人界”。語源:有人認為“同人”壹詞的語源並非來自日本,在五四運動時魯迅或《現代文學》已曾使用“同人刊物”壹詞,來指非商業性的創作刊物。更有人上追至《易經》的同人卦,指出這是“同人”壹詞的最早起源。然而,現在這個同人文化的興起,是由日本傳入,且以動漫文化為主。本條目所述的,主要亦是這個同人文化部分。
原創與二次創作
由於許多漫畫同人作品是以由商業漫畫中的人物為基礎進行的二次創作(又稱再創作),在日常語匯的方便上,“同人”被廣泛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作品中人物再創作、情節與原作無關的文學或美術作品,即同人小說與同人畫作的合稱。然而,“同人”並不壹定是再創作,也可以是原創。有得同人指的並非是原作的衍生物,而是“非正式商業性的”之意。比如說經常聽到的同人遊戲,其實並不壹定是原作的衍生物,甚至本來就是原作,這時同人缺的意思就是“非正式商業性的”。
現代同人定義:在原創作品中的壹些被塑造的虛擬人物在二次創作下,扮演不同的故事。二次創作的作者不是原創作品的創作者。因此二次創作的作品就被稱之為同人作品。
“同人”(doujin)壹詞,是日文引入的。翻查日語字典,有兩個解釋,壹是“同壹個人、該人”,二是“誌同道合的人、同好”。這裏是解作後者,然而,在壹般使用時,“同人”所指的不壹定是指“同好”,也可以指“自創、不受商業影響的自我創作”。即是壹個“自主”的情況、壹種“自主文化”。至於有說“同人”壹詞為孫中山先生所創用的,我們對此說無法證實,但是大概也得有日本的使用,“同人”壹詞才會流傳到本地,作如此的解釋和用法。
至於“同人界”或“同人圈”,就是同人這個界別。而“同人誌”(doujinshi、fanzine)就是壹群誌同道合的人走在壹起,所出版的書籍、刊物,但當中以漫畫或漫畫文化有關的為主,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自資的,有別於商業漫畫,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和“想畫什麽便畫什麽”的味道。另外,“同人誌”的繁體應寫作“同人誌”而非“同人誌”,因為“誌”和“誌”在繁體字裏,壹早就有了明確的分工,胡亂相混只會令人誤會,易於跟其他名詞混淆;而同人誌的日文寫法,也是跟繁體壹樣,寫作“同人誌”。
我們將探討的,也是這種漫畫同人文化。雖然說,依據上述的“同人”定義,也包括了自主性質的小說、詩詞等創作刊物。然而,在這些自主文學場域中,很少會使用“同人”壹詞。這就是“同人”壹詞除基本定義外,還有所使用的場域之分別。此文中的“同人”,都是指漫畫文化的同人。具體可參考百度百科,希望喜歡我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