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內十三山分布地圖
蛇山
蛇山又名黃陵(h)山,因形似蛇而得名。頭在河邊,尾在忙。隔著山望去,是武漢著名的長江大橋。
由來:蛇山橫貫東西,像壹個長字,又像壹條蛇。
全長約2.5公裏,最高海拔85.1米。
蛇山的橋和洞
“兩洞”:指鼓樓洞和五常洞。明朝末年,為了方便交通挖掘,在鼓樓腳下挖了壹個洞,把長街和司門入口連接起來。它被命名為鼓樓附近的鼓樓洞。
1935年,為擴大地帶,佘山南樓及鼓樓洞周邊建築被拆除。鋼筋混凝土的佘山大橋建在原址上。
佘山大橋
這座橋是武漢第壹座人行天橋。1936年,長江建成。這座橋跨度20米。
五常洞
五常洞,清代為了暢通蛇山南北交通,開始有了開鑿蛇山第二洞的打算。
兩洞加強了武昌城南北的聯系,也起到了防禦的重要作用。作為南北之間的必經之路,防禦在敵軍面前極為重要。
蛇山風景
佘山景區嶽飛雕像
山不高,但很有名。黃鶴樓是最著名的名勝之壹。歷代文人墨客都到蛇山來看風景,贊美蛇山和黃鶴樓的詩歌在這裏產生,達500多首。
花園山
位於武昌老城區北部,全長0.9公裏,最高點海拔45.8米。
逛曇華林,哪些高大奇特的樹來自花園山?混凝土中伸出的大樹?這是在建的,專門保留的。
花園山位於曇華林區塊腹地。山頂上有建於1888年的卡諾薩慈善修女會武昌聖堂。
花園山天主教堂
1862年,意大利傳教士修建了天主教堂、育嬰室等。妳走的路是沿著山路而建的。事實上,妳正站在花園山上。
房屋沿著這裏的山脈和街道分布。妳只當它們是斜坡,其實房子是建在別人的山上。零散的道路逐漸形成了這裏花園山熱鬧的街道。
花園山天主教堂後面有個天文臺,用來觀測預報長江中下遊的天氣。它配備了觀測天象和預報天氣的設備和儀器。
武漢最早的天文臺,但1938年被占領武昌的侵華日軍洗劫壹空。留給大家的只有廢墟。
鳳凰山
位於武昌解放路,面積約20000平方米,海拔44.9米。
其實這座山不大,但是挺重要的。傳說它得名於三國《旭日東升》中的鳳凰集。
作為武昌北面的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大。清朝時在山頂設堡,軍事上更像武昌堡壘。
景點分布:
孟宗哭筍,孟母墓。這兩個景點都展示了中國的“孝道”,在抗日戰爭中被毀。
螃蟹岬
每次換乘都發生在Crab Point,但從未離開站臺。但對於沒有螃蟹的蟹點來說,武昌背後的歷史就隱藏在背後。
蟹點,被曇華林和中山路環繞,原是壹座小山,小山的壹段伸入湖中,特別像蟹爪,故名蟹點。
現在蟹岬在武昌,2號線總會在這裏堵壹段時間。它已經成為壹個巨大的交通樞紐中極其重要的壹站。
記住這壹站在螃蟹角。每次去曇華林都要在這壹站下車。
蟹點位於武昌區曇華林和中山路之間。這座山
據說這座山是孫三國時期的典故之地。世事變遷,兩座大山背後的故事被遺忘。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有城外的蟹岬和城內的蟹岬(黃龍山)被誤稱為鳳凰山。
梅亭山
梅婷,武昌高關山南1.5公裏,就是今天七壹門左側的山頭。
當年,朱元璋的第六個孩子朱楨在武昌,那裏豎立著楚王的禦銘。為了表示他沒有忘記父親的恩情,他還在這裏建了“楚了望塔”。
梅婷山周圍的地區被稱為楚王臺,它已經成為壹個著名的景點。
楚王臺
清政府曾在此址上建軍械庫,湖北新軍的軍械庫三佛閣就遷到這裏,後來成為中國最大的軍械庫之壹。
低矮山坡上壹塊約十尺高的石頭上,刻著三個猩紅的大字:楚王臺。
石頭後面建有古色古香的亭子。
祁門,_望塔兵工廠,原來的工程兵營,辛亥革命的起點,搶了這裏的兵工廠彈藥.
胭脂山
山的名字可以追溯,《江夏縣誌》記載:“縣城東北,山脊全是亂石,紅如胭脂”,故名胭脂山。
胭脂山面對花園山,全長約1.06公裏。東邊的山更高,最高海拔49.7米。
蕭山
蕭山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梅婷山西北(現武漢船舶設計院院內)。
離開靳小旦的許多名勝古跡或隱居地。下小山雞,古水軍渡河等。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