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是日食的壹種,發生在新月在黃道和白道的交點附近18°左右的範圍內。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
1、初虧
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壹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
2、食既
初虧後大約壹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或日環食)的開始,對日全食來說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對日環食來說這時太陽開始形成壹個環。
3、食甚
食既以後,日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到食甚。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
4、生光
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壹般只有二三分鐘,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鐘。。5、復圓
生光後大約壹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擴展資料
日全食的影響:
發生日全食時,光線穿過樹葉的縫隙投影出新月的影子。發生日全食時,動物常常準備睡覺,或行為異常。發生日全食時,當地的溫度通常會下降至少20度。當99 %的太陽表面被覆蓋時,能看到的晨昏蒙影現象。
在日全食期間,地平線的周圍會有壹個窄的光帶,這是因為觀察者並不是直接站在月亮的影子下面,地球和月亮有壹定的距離。在現代的原子鐘出現之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日食的古代記錄進行研究,發現地球旋轉的周期每個世紀變慢了0.001秒。
百度百科-日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