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對於那些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都予以了相應的肯定。在這群開國元勛中,最受人註目的就是十大元帥以及十名大將,他們每壹個人的事跡都讓後人聞之熱血沸騰。不過說到最富傳奇色彩的,恐怕還要屬陳賡。
陳賡戰功卓越,為人又特別幽默,而且還特別有“福氣”,他自己是大將,妹夫是大將,連襟是上將,家中兩個仆人也都是將軍!
陳賡的妹夫是 譚政 ,參加過秋收起義,在紅軍時期多次擔任過毛主席的秘書,並且長期是紅1師政治部主任,紅1師是毛主席從井岡山帶出來的部隊,譚政能成為1師的政治部主任能看得出壹是他很受信任,二是他能力很突出。
抗日戰爭時期,譚政也壹直從事政工方面的工作,曾是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他起草的《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是我軍建設和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 歷史 文獻,就算建國後還屢次被印發給部隊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譚政歷任 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與林彪、羅榮桓等人壹同將四野打造成壹支戰無不勝的軍隊!1955年譚政被授予大將軍銜,其實譚政走上革命這條路就是陳賡指引的。
陳、譚兩家都是湘鄉的大族,交情從祖輩就開始了,陳賡、譚政二人壹起就讀於七星橋私塾,陳賡有個妹妹叫陳秋葵嫁給了譚政,兩人的關系是多層而深刻的。
陳賡1916年離家出走投筆從戎,此後接觸到先進的思想投身革命,1927年時已是國民革命軍的營長,寫信回家報平安的同時還鼓勵譚政也壹起加入到革命浪潮之中。
這時的譚政還是壹名小學教師,但是因為接觸過《新青年》等進步書籍,心中也有壹團火焰,被陳賡這麽壹勸就義無反顧地告別家中跑到漢口投軍。同年跟隨毛主席參加了秋收起義,壹直堅定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此外,陳賡的連襟陳錫聯是開國上將。
二陳的關系非常要好,1943年發生的趣事讓陳錫聯晚年都仍然沒忘。當時二人在學習,同時作為組員壹起參與了維修機場的工作,他們就是靠壹輛獨輪車勞動。
因為車不大壹個人推就夠了,於是陳賡提議,去的時候陳錫聯坐車裏,陳賡來推,回的時候則對調過來,陳錫聯想了想壹來壹回很公平,也沒什麽不妥的地方就答應了。
結果才做了兩天陳錫聯就發現上當了,去的時候大家都有力氣,推個車沒啥,但是勞作了壹天本來就累,還要再推個人那就是負重前行。在陳錫聯反復申訴下最終還是壹人推壹天來,陳賡只占了幾天便宜。
此事可以看出兩人關系很好,且陳賡的點子是真的多。
1949年8月,陳錫聯率領第三兵團抵達武漢,準備揮師解放大西南。某天陳賡帶著壹個姑娘直接闖進了陳錫聯的司令部,也沒多余的客套話,直接問道:胖子,看看漂亮不?
還沒給陳錫聯回答的時間,陳賡就低下頭在耳邊說: 這是我妹妹,看中就抓緊娶來做老婆!
這個姑娘名為王璇梅,是陳賡首任妻子王根英的妹妹,陳賡對這個小姨子向來非常關照。他最開始也是能撮合就撮合的心思,沒想到陳錫聯與王璇梅壹見鐘情,沒多久就結婚了。
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時有人還說: 陳賡真是個神人,誰跟他沾上了,就是壹個將軍。
這話還真沒說錯,陳賡還有兩名家仆也是將軍。
壹位叫盧冬生,前面有說過陳家是當地的大家族,自然會有很多家仆傭人,盧冬生最開始就是給陳家放牛的。不過陳賡從小就沒有這些階級觀念,與盧冬生相處得像兄弟壹般,經常還會照顧他。
在陳賡離家投軍後,盧冬生還去過湘潭壹家工廠謀生,在裏面度過了數年的黑暗時光,這樣的經歷讓他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麽樣的生活,加上有陳賡這樣的榜樣激勵,1925年盧冬生也效仿投往湘軍第4師當兵。或許是兩人太過有緣,北伐之時盧冬生又遇到了陳賡。
這時的陳賡已是營長,他鄉遇故知很是欣喜,於是將盧冬生調到身邊做副官,此後又長期跟隨陳賡,壹同參加了南昌起義。
起義軍後來南下,在潮汕地區受到國民黨重兵圍堵,陳賡身負重傷,盧冬生壹直盡心盡力地陪伴、照顧著他,將他安全護送到了上海。
也是在上海,盧冬生見到了周恩來並加入中國***產黨。
陳賡受傷太重,壹時難以行動,在中央的指示下,盧冬生護送賀龍及周逸群等人回湘鄂西開辟革命根據地,不久後參加了桑植起義,後面壹段時間都是賀龍的貼身保鏢,他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盧冬生後來也在軍隊中嶄露頭角,歷任營長、團長、主力師師長等職,在長征之時他就已是紅4師師長,屢擔重任,屢建奇功。
全面抗日之後,我黨接受國民黨的改編,不過在編制上蔣介石耍了心眼,只給了壹個軍三個師六個旅的編制,盧冬生是358旅的首任旅長,這個職務可是相當高了。
1939年3月,盧冬生被選派赴蘇留學,直到1945年9月才回來,雖然抗日沒有怎麽露臉,但是資歷和人望在這裏,所以回國不久就擔任了東北松東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司令。
可惜回國那年12月,在哈爾濱市制止蘇聯紅軍士兵搶劫時被其偷襲殺害,年僅37歲。賀龍得知消息後悲痛萬分,為他撰寫了碑文。
如果盧冬生能活到1955年,那他很大概率會是大將軍銜,參考許光達。許光達也曾去往蘇聯很長時間,之所以被授予大將,紅二方面軍是壹個很重要的因素,而盧冬生比許光達資歷更老、更有代表性。
另外壹人叫許克祥,他是中將,不過是國民黨的中將,而且對我黨極其不友好。
許克祥是湘鄉人,家境不好所以在陳家做過長工謀生,他後來進入湖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直接參了軍。
1927年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33團團長的許克祥率部駐防長沙,同年5月發動了臭名昭著的“馬日事變”,大肆抓捕、殘殺革命人士,有百余人因此而死。
此後許克祥壹直很積極地反***,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經過湘南時他要去打,屢次的“圍剿”紅軍他也有參與,最高擔任過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七軍中將副軍長。
不過在蔣介石心中,他始終只是“雜牌”,不被信任也不被重用,當上副軍長壹年多就被打發調任軍事參議院參議,此後壹直擔任閑職。
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時許克祥逃亡澳門,1953年去到臺灣,1964年病逝。他還是起到了壹點作用的,雖然是作為反面教材。
建國後陳賡擔任哈軍工院長,當時很多老幹部提出了壹個問題,壹些老教授的出身不好,不能讓他們涉及到機密的東西。
這樣很明顯是不利於團結,也會讓老教授們有其他的想法。所以陳賡就去做那些幹部的思想工作,他說: 黨壹直以來就強調如今的表現,要說出身不好,我家也是大地主啊,我不也幹了幾十年革命嗎?我家還有個長工叫許克祥,馬日事變的時候殺了我們那麽多***產黨人,他也是貧農出身啊,所以關鍵的是看妳選擇走什麽樣的路。
這樣那些老幹部們才慢慢被說服了。
說真的,陳賡將軍的際遇和心胸都很讓人佩服,唯壹可惜的就是他去世的時間太早了,這樣壹個樂觀幽默的人1961年就病逝,年僅58歲,實在讓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