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圖存是指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
出自: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夫救亡圖存,非僅恃壹二才士所能為也;必使愛國思想,普及於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後可。
譯文: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不能單靠壹兩個人才謀士能完成的,壹定要讓愛國的思想普及到大部分的國民才可以。
示例: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使得今天處在民族敵人侵入的緊急關頭的中國有了救亡圖存的條件。
擴展資料:
近義詞:存亡繼絕、吊民伐罪
1、存亡繼絕,讀音cún wáng jì jué,是壹個成語,意思是使瀕臨滅亡者得以延續,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子嗣;泛指使瀕臨滅亡或已亡者得以繼續存在或延續。
出自:《呂氏春秋·.審應》:“夫鄭乃韓氏亡之也,願君之封其後也,此所謂存亡繼絕之義。”
譯文:鄭國是因為韓國滅亡的,願君主封鄭國的後人,這就叫使瀕臨滅亡者得以延續的意思。
2、吊民伐罪,讀音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問;伐:討伐。在古代國家軍隊收復失地時,憑吊死去之人討伐有罪之人。
出自:丞相興仁義之兵,吊民伐罪,官渡壹戰,破袁紹百萬之眾。(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