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這首詞出自宋代詩人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原文: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
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譯文:手執酒杯細聽那《水調歌》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還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後空自讓人沈吟。
鴛鴦於黃昏後在池邊並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壹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園中小徑。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根據詞前小序,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興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詞賞析》的說法,張先在嘉禾作判官,約在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詞中所寫情事,與小序內容很不相幹。這個小序可能是時人偶記詞乃何地何時所作,被誤認為詞題,傳了下來。
這是北宋詞中名篇之壹,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則由於詞中有“雲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據陳師道《後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張先所創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
百度百科-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