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八省聯考語文(2021八省聯考語文)

八省聯考語文(2021八省聯考語文)

今天小編輯給各位分享八省聯考語文的知識,其中也會對2021八省聯考語文分析解答,如果能解決妳想了解的問題,關註本站哦。

2021年八省聯考語文作文題目及範文欣賞

此前2021年新高考改革的八個省份進行了壹次八省聯考,下面是這次考試中的語文作文題目及範文,大家壹起來看吧!

八省聯考語文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百度待興,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先後有290余萬誌願軍將士赴朝參戰,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壹心,支援前線。歷時壹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鬥機。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壹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合上述材料寫壹篇文章,說說妳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八省聯考語文作文範文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每年的12月13日,城市的上空總會響起警報聲。警笛低沈,如慘死英靈的哭泣,讓人憶起倉皇失措又鮮血淋漓的畫面。警笛長鳴,又似清晰的警鐘,提醒青年壹代不忘國恥,永銘國殤。

不能忘記,不能忘記那些血淚四濺的悲痛;不該忘記,不該忘記那些刻骨穿心的恥辱。唯有銘記歷史,方可砥礪前行。

回首歷史,是為銘記。銘記先輩們艱苦作戰的歷史,能讓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以更加感恩的姿態擁抱生活。七十年前,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無數誌願者奔赴朝鮮。英雄出征,氣勢昂揚,中華兒女,命隕異鄉。若無先輩血染之風采,何來今日之山河無恙?若無烈士殊死之鏖戰,何來今日之歲月靜好?今時今日,這世界依然有國家戰火蔓延,民不聊生。享受著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歲月靜好,我們怎可視之為理所當然?回望前人艱苦奮鬥的歷史,我們應當以壹顆感恩之心,面對當下的生活。

迎接挑戰,必須銘記。銘記先輩們眾誌成城、***克時艱的精神,將激勵我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七十年前,中華大地,萬眾壹心,支援前線。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先輩們捍衛了華夏兒女的尊嚴。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壹沒有中斷的文明,正源於這種***克時艱、守望相助的精神。“壹代人有壹代人的長征,壹代人有壹代人的擔當”,雖然今日的我們無需扛槍上陣,但是我們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反思自身,青年壹代如何克服自身惰性,用知識武裝自己?放眼國家,華為遭抵制,我們如何以個人所學助力科技發展?放眼世界,疫情肆虐,青年壹代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麽?我想,抗美援朝精神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示與前行的動力——不管多難,不輕言放棄;攜手同行,方能“天下壹家”。

當然,銘記歷史,不是要刻意放大個人的傷痛,而是讓我們自身猛醒。我們既不能沈浸在痛苦裏尋求療傷,也不能因為傷痛禁錮了前行的腳步。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用血淚換來的勝利的榮耀的時刻,也更要記得那些命隕魂飛的至暗時光。七十年前,我們雖然最終勝利,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抗美援朝壹役,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那些黑暗的時光除了讓我們更加珍惜今日之生活,也讓我們意識到,只有國家富強,才能免於覆亡之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銘記歷史之多舛,肩負時代之使命。青年壹代,當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國家建設,我和我的祖國,同呼吸,***命運,壹起迎接時代的挑戰。

八省聯考哪個省贏了?

八省聯考第壹名是江蘇省。

江蘇考生的物理類成績以672分的成績進入了前100名,而河北是以679分的成績進入前100名,從這壹點上,雖然河北戰勝了江蘇,但是接下來600分的比拼,江蘇便開始占上風了。

相關內容:

不過這個看似正常程序內的模擬考試,卻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好幾億。討論的熱點集中在兩點上。

熱點壹是考試的難度,開考之後,就有網友在網上吐槽語文、數學內容難度較大,有的網友這樣說“最後壹道大題求的是北京大興機場的曲線率,連題目都看不懂”。

還有人這樣留言“出卷人能有什麽壞心思呢,不就不想讓我考大學嗎”“這個立體幾何是北大數學系作業,雙曲線是清華自招題”,甚至有人直呼:簡直就是煉獄般難度。

第二個熱點是泄題,剛壹開考就有網友反映“八省聯考”的語文作文題疑似出現了泄題情況,並擔心此次泄題會對今年高考出題難易程度產生影響。

“八省大聯考”背後,南北教育差異真的有這麽大嗎?

我是江蘇的,對於江蘇省來說,教育水平差異,就和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壹樣,南北差距還是挺大的。

整體看,蘇南好過蘇北,唯壹有點區別的就是南通是個特例,就如同南通過萬的GDP吧。

舉個例子,蘇北農村某些鄉村,每年近百學生,卻只有約三分之壹參加高考,兩三個學生上本科學校。而整個江蘇省,高中階段本科升學率應該是超過20%的。這是不包括不太被認可的本三批次。這兩年取消本三,合並本二本三,盡管本科生變多了,還是沒有改變蘇南蘇北之間得差距。

就全國來說,各省級行政單位各有壹定的指標,有壹定的保障。學生也是在省級內部競爭。教育水平的差異,主要仍然與經濟發展及地區歷史狀況相關,應該不存在南北差異,只存在不同省區間的差異吧。北京在北方,全國教育水平最高;海南在南方,教育水平比位於中間的上海還是有差距大。

沒有絕對的公平,能有相對公平足矣。高考,也許是人生中最公平的壹件事了。無論在哪裏,處於何種年齡段,都要加油,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為更加美好的生活奮鬥!

有點差距

不是南北教育差異大,是有些地方考試壓力小,好學校多,學生不用拼了命去學就能上較好的學校。

但有些地方,考生多,考試壓力大,學生只能拿命學學校也管的嚴。

比如我們宿舍有個福建的室友,還有個衡水的室友,兩個人聊高中,就都覺得不可思議。

南方教育水平肯定超過北方,這跟經濟息息相關,基本是正相關。不要說北方有衡水中學,壹個衡水說明不了問題,看全國數理化生物競賽知道,南方省份完全壓倒北方,衡水更是進不了競賽名校,到CMO層次,衡水基本淘汰,競賽基本反映教育水平。

另外壹個說不上臺面因素,就是以北京為代表的閱卷很松,文科,尤其是語文作文放水厲害,中考居然出現全科滿分,受北京影響,河北閱卷也有很大放水嫌疑。從概率上講,都是全國壹卷,河北200/300個700+高分,而湖北沒有上700的高分,說明什麽問題?湖北閱卷嚴格,尤其是作文給分很低,河北閱卷放水,作文等主觀分給得高很多。

所以,不要相信河北教育質量超過了南方發達省份。

這個肯定有差別!先不看學生,先看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南方,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會找個事做壹做,多少會掙點錢,壹般會做到七十多歲,而北方,達五十歲以上基本上在家玩玩,不會出去再打工,這就是南北差異!再回到學生學習這方面:南方的經濟條件好壹點,學生不光光讀書,各方面都均衡去發展,就是畢業後走上社會就比較靈活。而北方學子,只是死讀書,讀死書,腦子轉不過南方學生。這是根本差別!這跟環境有關系!

越發達的地方,出路越多,不壹定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解決生路問題,即使讀書,也可以走出國道路。反之,越不發達地區,出路就狹窄,只有讀書壹條路。結果自然可知啦!

自經濟中心南移以來,科舉考試中南方學子就開始超過北方學子了,現今南方依然是全國經濟重心,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自然南方教育還是比北方教育要好,明朝就分南北榜,因為北方學子考不過南方學子。

加之,南方人才是傳統的漢人,北方人都已不是漢人血統,每個北方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少數民族血統,快馬彎刀的北方遊牧民族自古就不是讀書的料,他們的後人能考到這個程度,不錯了。

除了歷史上的原因外,近些年的南北方教育的差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北方教育大部分衡中化了,從小學開始就用衡中模式,初高中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學衡中還不行,因為它把好生源都搶走了,每年的清北指標搶走壹百多個,誰不跟它學,成績就無法和它競爭,也無法同跟它學的學校競爭,出不來成績,就招不上生,惡性循環,學校就面臨倒閉了,所以必須跟它學。

跟它學的後果就是把學生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學習文化課上,其它興趣愛好必須放棄,無法做到全面發展。

反觀江蘇每年高考都是自主命題,不做全國卷,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的都很好,很多年不同臺競技了,今年八省聯考壹較高下,高下立判,高考最能考察出學生的綜合素質,事實證明河北省的衡中真的不行,單壹做題能力的能力在競技場上可謂是黔驢技窮,綜合素質太差,壹次大聯考讓多少人看清了衡中模式的外強中幹本質。

教育差異無所謂,因為僅僅針對高考進行的教育,最終都要落到自己省內的考生排名上去,最重要的是看哪個省985,211多,因為妳考試分再高,也是自己省內排名,錄取也是看排名錄取,自己省內985,211越多,省內考生越沾光,因為省內的大學在自己省內的招生比例是最大的。這就是為什麽北上天戶口那麽值錢,985,211多啊,考生還少,北京天津考生都在六七萬,河北有五六十萬,河南有近百萬,而且河南只有河南大學壹個211,河北唯壹的211河北工業大學還在天津,為什麽衡水起來了,河北考生不拼命沒辦法,他們在競爭省外985,211在河北省內屈指可數的招生人數。所以,沒必要吹北京的素質教育,也沒必要吹江蘇考試多難,有本事全國985,211在各省錄取比例壹樣了再說。

我家少爺剛大壹,省屬重點畢業。

高二前學校不得組織晚課,4點半放學;高三9點放學。回家第壹件事糾結幾個哥們開兩局王者,直到高考前夜天天如此![捂臉]

各省升學壓力不壹樣,市教育局教育理念不壹樣。也有本省其它市的高中很魔鬼。

北方人在具體問題上確實粗枝大葉,沒有精益求精的傳統和習慣。雖然受教育的水平比較高,但實際上與南方確實存在差距。

在兩晉南北朝之際,傳統的中原地區文明群體南遷,即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之後,北方就被少數民族統治了數百年。客觀的說,文明和文化水平大幅度下降,而且戰火頻仍,而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得文化進壹步發展,整體文明素質日漸超越北方地區。雖經過隋唐短暫統壹,但隨之而來的北方遊牧民族的再次侵擾,又將大部分文化團體驅趕到南方,再後來元朝仍然是這樣的過程。到了明朝之後,南北文化差異就已經形成,明朝的南北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的妥協產物。再經歷滿清入關,文明再次南遷,歷時兩千余年的文化遷移,才形成當下的文化南北差異。東北畢竟是發育很晚的地區,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所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發源於北方中原,經過多次遷移,文明中心南遷是歷史形成的。

北方中原實際是指兩山、兩河和陜西,甚至不應包括京津地區,當然更不含東北。南方也僅指蘇浙、徽贛,其他地區實際上和文明文化不挨邊。北方粗獷是有遊牧民族的底蘊的,南方精致才是遠古文明的傳承與發展。這種文明與文化的發展而導致的群體性格沒有長時間的積奠是無法快速形成的。

另外壹種現象是大規模移民而形成的新文明,這就像美國或是中國東北。美國移民迅速成就了美國的崛起,東北移民也是壹樣的,所以東北從20世紀初到中葉的發展速度是及其驚人的。如果不是解放後的技術和人員大規模外遷,東北仍將保持絕對優勢的地位的,就像現在的美國,當然美國的移民至今仍在進行,而東北已經開始大規模外遷了!東北的移民大部分來自周邊,所以普遍性格和北方接近,而與南方不同。

關於教育,並不是說學歷高就是素質高,並不是受教育水平高的就文化修養高,只是有促進而已。簡而言之,比如傳統文化修養,大學學的只是皮毛,環境熏陶才是主要的。南方的地名,有詩意有韻味,平日見得多才有感觸。比如盱眙、秦淮、西子等;東北呢,大紅旗,友誼、三臺子。日久見之,其對於人內心影響就極為深遠了。

再回到成績,雖然現在考的都是西方舶來的,但也只要是由東南沿海侵浸而來的,所以大批的科學家出自南方,再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學習氛圍,就使得南方的優勢得天獨厚。建國後,全國壹統,教育資源集中於北上津,再加上大量高素質人員流入,使得這壹帶教育水平飆升,東北也因近代發展快,和國家計劃布局集中了較好的教育資源,使得受教育程度遠高於其他地區。這種資源長期的不平衡會改變整個地區的人文素質,但這個長期的時限是及其長的,不是十幾年或幾十年可以的。至少到現在,蘇浙徽贛湘鄂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盡管河北有衡水!

2022年八省聯考有幾種版本

壹種版本。八省聯考是2022年首次參與新高考模式的八個省市壹起舉辦的壹場大型模擬演練考試,即2022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參與適應性考試的八個省市分別是廣東、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重慶。這8個省是我國第三批參與高考改革的省份,將在2022年高考使用“3+1+2”新高考模式。本次適應性考試,考試時間***計3天,今天是考試的最後壹天。考試試卷中,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物理各省市自由命題,使用的地方卷;語文、數學、英語是有教育部考試中心統壹命題的,其中語文和數學***有兩個版本,但只有小部分題型不壹樣。

八省聯考是對新高考流程的壹個模擬,以及對新變化的壹個適應。考試結束後,八省將進行改卷評分、公布考生成績、省控線劃定以及模擬誌願填報。在成績公布中,根據目前的消息,各省市是不壹樣的,其中江蘇省只公布考生成績,不公布整體成績及排名,以及模擬錄取結果也不會公布。而誌願模擬填報可能於3月中旬開始,所有誌願將按照新高考的規則和要求進行,會分為歷史科目組合、物理科目組合兩類分開劃線,按類別分批次進行模擬投檔錄取,主要分是“專業+院校”和“院校+專業組”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