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董卓進京譯文:劉辯雖做了皇帝,但靈帝的母親董太後心裏卻不大樂意。十常侍之壹的宦官張讓給她出了壹個主意。董太後聽後大喜,第二天早朝時董太後親自主持朝政,傳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為驃騎將軍,並讓張讓幫她處理朝政。
皇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後見董太後把持大權,心裏也不痛快,她想了壹個計策,在宮中擺了壹桌酒,請董太後來喝酒,勸董太後不要管國家大事。董太後氣得臉上紅壹陣白壹陣,兩人大吵壹場。何太後也發怒了。當夜,便把哥哥何進召進宮中,商量怎樣除掉董太後及董重。
次日,何進下令把董太後送到京城以外的河間去,何進讓護送的人暗地裏將董太後毒死。又將董太後的哥哥董重的家包圍起來,要追回他的官印。董重知道事情危急,便在後堂自殺了。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註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余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註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壹舉壹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