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有以下:
1、人類基金組計劃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繪制完成。
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壹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藥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壹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壹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這個飛船標誌著中國成為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誌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壹座裏程碑。
3、太空漫步
神舟七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壹,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全長9.19米。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誌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誌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4、嫦娥三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壹定成果。
2017年1月9日,嫦娥三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壹等獎。
擴展資料:
中國深海技術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制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2009年至2012年,“蛟龍”號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壹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同承擔研制任務,中船重工七_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余家科研、生產部門和高校,在長達10年的研制和試驗過程中,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壹系列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科學的豐碑——20世紀重大科技成就縱覽》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