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古代青銅器鼎最初的用途

古代青銅器鼎最初的用途

古代青銅器“鼎”的最初用途是作為烹煮器具。

最初的鼎是從很久以前陶制的餐具進化而來的,由鍋、陶支腳、竈的組合而成。鼎的主要用途是烹飪食物,鼎的三條腿是竈口和支柱,可以在腹下點火,煮油烹飪食物。青銅鼎出現後,又增加了壹個功能,成為祭祀神靈的重要禮器。

青銅鼎多為圓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處有兩耳。對銅鼎的擁有和使用,是奴隸主身份等級差別的標誌之壹。在周代,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數量的規定。隨著這種等級、身份、地位標誌的逐漸演化,鼎逐漸成為了王權的象征、國家的重寶。統治者往往以舉國之力,來鑄造大鼎。

鼎的發展過程

初期:夏代由於銅的冶煉工藝尚不成熟,且材料難得造成現今所出土的夏代青銅器種類稀疏,至今為止出土的夏代青銅器是“乳釘紋爵”。

盛行期:商代(商代遷都殷今河南安陽)以後至西周前期,約為商王武丁到西周穆王時期—此時的青銅器體形厚重,造型規整,紋飾華麗,體現出壹種獰厲之美。例如:司母戊方鼎、獸面紋方鼎、乳釘紋方鼎、克鼎、子龍鼎等。

成熟期:西周(西周後期至春秋前期)時期古人發明了“失蠟法”、“分鑄法”、“錯金銀”技術,使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造型更加別致、繁復。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青銅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時候極為普遍的烹飪器,其後實用意義逐漸減弱,成為權勢的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