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廟號是什麽?

廟號是什麽?

廟號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裏對其進行祭祀時的稱呼,廟號寫在神主木牌上。

開國皇帝壹般稱為“祖”,例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繼承者壹般稱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還有皇太極被稱為清太宗。當然,也有稱呼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廟號的歷史淵源:

1、廟號起源於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設立,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2、商朝滅亡後,周朝沒有延用商朝的廟號制度,再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將廟號連同謚號壹同廢止,原因是廟號和謚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

3、漢朝時期逐漸恢復廟號制度,從此廟號壹直沿用了兩千年之久。漢朝對於追加廟號壹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

4、自三國起廟號開始泛濫,除了某些亡國之君和政變中被推翻的皇帝外壹般都有廟號。

5、唐朝以後,由於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擴展資料

廟號和謚號的關系:

廟號與對皇帝的評價沒什麽關系。而皇帝的謚號則是根據其生前事跡和功績給予的評價,謚號往往是大臣們集體議定的。

從謚號可以看出皇帝生前的事業,以及後人對他的看法。諸如漢武帝,他在位時大舉用兵擊敗匈奴,頗有建樹,因此謚號“武”,具體解釋是“威強睿德曰武”,威嚴堅強而睿智。

晉惠帝死後謚號為安,是什麽意思呢?“好而不爭曰安”,其實漢惠帝是個智障,但又不能直接說他傻,只好說他安靜,這是留面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廟號

人民網-揭秘皇帝廟號和謚號:開國皇帝壹般稱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