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0年代初至今,幾乎每年都去赤壁古戰場,特別調到市委機關工作期間,為了陪客人有時壹年去十幾次,有時壹個月去好幾次。沒有得到的、想象的東西總是美的,所以身邊的古戰場總是顯得平淡無奇。
如今橫向和縱向交流的客人仍是不斷,好些客人都是分管的負責同誌對口接待。就是自己多年不見的姑媽或其它壹些親朋想看看古戰場,因為自己碰上開會或檢查,也只好委托大兄他們去接待。
這壹次是20年未謀面的易忠清、徐正元、李素玉等幾位大學同學來訪,又正值星期日,看來這是無法委托的客人,只有自己當導遊。
赤壁古戰場座落在赤壁市區西北40多公裏的長江南岸,即赤壁鎮境內,壹出鎮北頭,就看見濱江壹帶綠樹掩映的山頂上,露出壹些高高低低的亭臺樓閣建築物。
說實在的,進入古戰場的景區,自己也大吃壹驚:近壹年來市政府招商引資,投入3。1億元,已將景區的三山連成壹體,並建成了壹個規模宏大的赤壁園。從園區沿著山腳從南往北走,只見此山原是條壹脈相連的長嶺山,山上隆起三座山包,尾部叫金鸞山,中間名南屏山,頭部即赤壁山。
我領著客人先登上金鸞山腰,來到鳳雛庵。這是當年劉備的謀臣龐統修身養性、研讀兵書的地方,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金鳳,龐統庵、龐統橋、龐統井等景點自然連成壹體,古庵白墻青瓦、古樸素雅,內分三個殿堂,內供龐統塑像。
鳳雛庵四周綠蔭掩映,古木參天,左右兩側小徑蜿蜓,路旁布繡苔痕,最引人註目的是兩棵千年活化古——銀杏古樹。它的樹冠形如華蓋,高大均稱,葉色綠油光滑,形似折扇。這兩棵古樹壹雌壹雄,雄樹的壹桿枝丫攔腰伸出卡在雌樹上,象熱戀的情郎摟著美女的腰肢。這絡繹不絕的遊人都爭相與這對千年“古情人”合影。
告別鳳雛庵,穿過千年古藤,拾級而上,越過金鸞山的脊背,跨過忘情橋,就折向南屏山了。
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諸葛亮則祭風火燒曹營,劉備也因為“龍”“鳳”呈祥,從赤壁之戰起家,借得了荊州,奪取了漢中,建立了蜀國。南屏山是諸葛祭風的主戰場,明萬歷年間為紀念諸葛亮而建拜風臺。拜風臺又名武侯宮,分前後二殿,內殿供有諸葛、劉備、關羽、張飛的全身塑像,83歲洪湖籍蔡姓道士在廟內守衛打座幾十年。拜風臺右側是壹座文物陳列館,漢魏時代壹些出士文物,較為珍貴的都轉存到市內博物館,拜風臺後面是壹座碑林館,存有歷代名家頌赤壁的詩賦,可惜風吹雨蝕殘損不全。
穿過南屏山,折身來到赤壁山,遠遠望見壹座規模宏大的赤壁大戰陳列館。陳列館球形穹頂,內分四殿,中殿擺放弩機和流星木馬,東殿陳列整個赤壁之戰相關史料和漢魏時期出土文物,南殿蠟像群雕陳列整個實戰場景,西殿陳列魏蜀吳三國的謀臣、將帥雕像,1700多年的歷史場景完全在這裏再現。
繼續往北來到赤壁磯頭,就到了屹立於臨江絕壁之上的翼江亭。這是壹座六柱角亭,梁柱全用條石構成,頂上履蓋琉璃綠瓦,四周讓長青松柏所包圍。相傳此亭曾是周瑜當年指揮水戰,並以火攻大破曹軍的哨所。
距翼江亭不遠,是壹尊周瑜石雕像,屹立在空曠的赤壁磯頭上。這是1991年元月豎起的塑像,身同6。5米,連基座總高9。2米。他頭戴灰鍪,身披戰袍,壹副英俊智慧的神態,美中不足的是背江而立,沒有面對大江去指揮當年那場赤壁——烏林大戰。
順著赤壁磯頭陡峭的石級往下走,磯下怪石嶙峋,峭壁上鐫刻著鬥大的“赤壁”兩字。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火燒赤壁”的說法,即當年火燒戰船,從北岸烏林升起的熊熊火焰把南岸的石壁(石頭關)映得通紅,“赤壁”因此而得名,相傳當年周瑜戰後慶功時乘興書寫下了“赤壁”二字。
在景區後期建設中,為規範管理,遊人由原來從三處分頭進山遊覽參觀,改從壹個門進出,且必須途徑赤壁雕塑園。
名為雕塑園,這其實是壹座文化廣場,它是壹些利用鋼筋、水泥、文化磚建起來的仿古建築物,它不象歷史陳列館燈光下的局部文物和場景再現,而這裏再現的火燒赤壁、桃園三結義、小喬初嫁等場面,顯得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摩崖石刻、小橋流水則更包孕公園消閑的氛圍,遊客在這些景點內如臨其境,各自尋找人生的樂趣。
不在於得失之間,而在於山水之間。所以珍貴看似平淡的東西,只有用心去品味和領略才能發現它的奇異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