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的詞,此詞寫暮春依欄觀湖遊興之感,描寫了潁州西湖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灑的風姿,詞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閑適之情;全詞將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現得優美可愛,體現了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壹、古詩原文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作者:歐陽修(宋)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二、白話譯文
雖說是百花雕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壹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擴展資料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這首詞通篇寫景,不帶明顯的主觀感情色彩,卻從字裏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此詞表現出詞人別具慧眼的審美特點,尤其最後兩句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
西湖花時過後,群芳雕零,殘紅狼藉。常人對此,當覺索然無味,而作者卻面對這種“匆匆春又去”的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春空之後的閑淡胸懷,這種別具壹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有異於壹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
全詞取境典型,敘事抒情結合。章法縝密,構思嚴謹,意象鮮明。
百度百科-《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