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審時度勢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審時度勢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審時度勢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正音] 度;不能讀作“dù”。
[辨形] 勢;不能寫作“事”。
[近義] 揆情度理 度德量力
[反義]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用法] 用作褒義。用來指對形勢有洞察力。壹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壹個出色的指揮員;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適時修訂作戰方案。
[英譯] see how matters stand
百科解釋如下:
目錄 ? 審時度勢
? 成語出處
? 示例三則
英漢詞典解釋
>>到愛詞霸英語查看詳解
審時度勢[回目錄]
發音 shěn shí duó shì
英文 consider the situation <judge the hour and size up the situation
釋義 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是說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分析利用條件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逐詞解釋審:仔細研究;時:時局;度:估計、揣度;勢:發展趨勢。
用法示例 大凡士人出處,不可茍且,須~,必可以得行其誌,方可壹出。(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八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指分析局勢。
近義詞 揆情度理、度德量力
反義詞 刻舟求劍、墨守成規
押韻成語失張失誌、求馬唐肆、濃妝艷質、薪傳有自、挑三揀四、覬覦之誌、復宗滅祀、天文數字、和風麗日、黃人捧日
成語出處[回目錄]
1、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鄉試遇水火災》:“劉欲畢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2、洪仁玕《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其理在於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
示例三則[回目錄]
1、 明 張居正 《與李太仆漸庵論治體》:“然審時度勢,政固宜爾,且受恩深重,義當死報,雖怨誹有所弗恤也。”
2、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師古》:“漫言法古,而不審時度勢以圖之,鮮有不敗者也。”
3、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他對中央文件又信又不全信,再根據謠言、猜測、小道消息和自己的豐富想象,審時度勢,決定自己的工作態度。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71672.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111309.htm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