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ú zhǎng]
宗法制度下家族或宗族的領頭人,通常由族中輩分較高、年紀較長的有權勢的人擔任。
族譜
[zú pǔ]
家族或宗族記載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族人
[zú rén]
同壹家族或宗族的人。
族徽
[zú huī]
表示某個宗族或家族的標誌。
族裔
[zú yì]
宗族的後代。
族規
[zú guī]
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規,用來約束本家族成員。
族子
[zú zǐ]
同族兄弟之子。
族弟
[zú dì]
同高祖兄弟的弟輩。亦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少者。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車騎下車,抱 術 曰:‘族弟發狂,卿為我宥之!’
族類
[zú lèi]
指同族或同類。
族兄
[zú xiōng]
同高祖兄弟的兄輩。亦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長者。《後漢書·劉玄傳》:“劉玄 字 聖公,光武 族兄也。”《南史·謝恂傳》:“恂子 孺子,少與族兄 莊 齊名。”
族誅
[zú zhū]
族滅。
族親
[zú qīn]
同族的親屬。
族姬
[zú jī]
宋 政和 間對縣主的改稱。
族氏
[zú shì]
宗族姓氏。
族姓
[zú xìng]
1.指同姓的親族。《書·呂刑》:“官伯族姓,朕言多懼。”孫星衍 疏:“族姓,謂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也。”《左傳·昭公三十年》:“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寧吾族姓,以待其歸,將焉用自播揚焉?”《清會典·戶部·...
族落
[zú luò]
聚族而居的村落。宋 範仲淹《書環州馬嶺鎮夫子廟碑陰》:“慶歷 二年春正月,予領 環 慶 之師出按邊部,過 馬嶺鎮,四望族落,皆鎮之屬羌。”
族庖
[zú páo]
眾庖。指壹般的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