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文言文題課內

文言文題課內

1. 初壹下冊課內文言文閱讀題

閱讀《傷仲永》,回答1~6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壹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

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我能解釋下面各句中劃線的詞語。

①世隸耕 ②指物作詩立就 ③稍稍賓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2.我能判斷出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壹項是(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余聞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3.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4.用自己的話說說: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麽?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的壹個人?妳最想對他說的壹句話是什麽?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對他說: 參考答案: 1.①屬於;②完成;③以賓客之禮相待;④通“攀”,牽,引。

2. C(應為“余聞之也/久”) 3. ①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4. 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5. 是壹個貪圖小利、目光短淺的人;示例:壹個人的天資再好,沒有後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木蘭詩》語段閱讀題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②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③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④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⑤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③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為加點字註音。

(1)濺濺( )(2)胡騎( )(3)燕山( )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的字詞。 (1)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2)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3)朔氣傳金柝 3.對句①理解正確的壹項是( ) A.按東西南北的順序逐壹去買B.操辦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蘭分頭去買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緊張操辦 4.①句照應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後面的“____”來概括。

5.對句④理解正確的壹項是( ) A.描寫木蘭想早日到達戰場的急切心情B.描寫征途遙遠,表現不畏艱難的決心C.描寫征途遙遠,表現出躍馬飛奔,馳騁沙場的英雄氣概D.像飛壹樣渡過千山萬水,表現了木蘭歡快的心情 6.對句⑤理解正確的壹項是( ) A.寫北方苦寒,用戰場的艱苦環境來襯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B.以寫景來表現北方戰場的環境氣氛C.描寫邊塞陰森、淒涼的戰場環境D.運用對偶寫環境,襯托出戰地生活的艱辛 7.“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兩句的含義是什麽? 答: 8.寫木蘭的征途和戰地生活時,詩中渲染了怎樣的氣氛?這跟表現木蘭的思想感情有什麽關系? 答: 9.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 ) A.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 B.古代戰爭的殘酷和對統治階級戰爭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願望 D.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抗議 參考答案 1.(l)jiān (2)jì(3)yān 2.(1)水流聲(2)過(3)北方 3.B 4.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萬裏赴戎機,關山庭若飛 5.C 6.A 7.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8.寫征途,渲染悲涼氣氛,借以烘托木蘭思念親人的感情;寫戰地生活,渲染緊張森嚴的氣氛,借以烘托木蘭的豪情壯誌。

9.A。

2. 人教版7年級課內文言文,題目和答案

《世說新語》課內外四則練習(壹)《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世說新語》是六朝誌人小說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組織編寫的。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壹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________”、地點“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給下面加點的字註音。寒雪日內集( ) 俄而( ) 雪驟( ) 公欣然( )曰 撒鹽空中差( )可擬( ) 未若( )柳絮因風起(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3)撒鹽空中差可擬。

5.請從課文中找出古今異義字並寫出其古義與今義。6.《詠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壹種怎樣的家庭氣氛?7.簡答。

《詠雪》只是客觀地寫出謝家子弟詠雪的事,對“兄子”與“兄女”的兩個比喻並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的褒貶卻已在其中,壹望而知,為什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妳還能把雪比作什麽?(2)春雪 ---韓愈的對雪的比喻與謝道韞有什麽異曲同工之處?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院作飛花(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9.解釋下列加點(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尊君在不?( ) (2)門外戲( )A、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B、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過: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C、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D、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慚: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顧:_________10.仿照例句,補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陳太丘與友)期日中,(友)過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後( )乃至。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 (2) (3) (3) 12.通過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樣的壹個孩子?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談談妳對元方這壹行為的看法。

1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壹項是[ ]A.“期日中,過中不至”這壹句話點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B.“與兒女講論文義”壹句中“兒女”指的是謝太傅的兒子和女兒C.“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話的意思是:還不如化做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詞,對別人父親的壹種尊稱;後者是謙詞,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14.辨別下列詞語哪些屬於敬詞,哪些屬於謙詞?①敝人 ②卑職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敬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謙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詠 雪 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家庭聚會),與兒女(子侄輩)講論文義(詩文)。俄而雪驟(急),公欣然(高興地)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像什麽)?”兄子胡兒曰:②“撒鹽空中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③“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順著,隨著,趁著)風起。”公大笑樂。

即(是)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1、本文選自南朝宋彭城人 劉義慶 編著的 《世說新語》 壹文。

2、在文中括號內給加點字解釋: 3、翻譯文中標有序號和橫線的句子:①、壹個寒冷的下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壹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②、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4、“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壹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寒雪日 ”、地點“內集 ”、人物“ 謝太傅與兒女 ”、事件“講論文義”等要素。

5、主講人對謝道韞、謝朗的答案優劣未作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妳認為他笑什麽?妳能否發揮想象,補充主講人笑後所說的壹句話嗎?答:(1)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2)“笑”前喻,“樂”後喻。

(3)為“柳絮”壹喻而“笑樂”。6、文章最後寫道:“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妳以為作者寫上這壹句的用意何在?答:這是壹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7、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為我們營造了壹種歡快、輕松、融洽的家庭氣氛。

8、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白雪紛紛”,妳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麽?答:(1)“撒鹽”壹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

3. 中考課內文言文都是什麽題目

中考課內文言文目錄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 孟子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4.曹劌論戰 左傳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6.出師表 諸葛亮 7.桃花源記 陶潛8.三峽 酈道元 9.雜說(四) 韓愈10.陋室銘 劉禹錫11.小石潭記 柳宗元12.嶽陽樓記 範仲淹13.醉翁亭記 歐陽修14.愛蓮說 周敦頤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中考文言文題目題型 第壹類 文言文字詞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文言文實詞 二、文言文虛詞 方法揭秘 壹、聯系語境 二、存疑對照 三、註重積累、找尋規律 附錄壹 常考實詞清單 附錄二 常考虛詞清單第二類 文言文斷句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文言文朗讀節奏 二、文言文斷句 方法揭秘 壹、整體感知,自然斷句 二、把握詞義,準確斷句 三、借助語法,合理斷句 附錄 文言文句式第三類 文言文翻譯 考點分析 考點詳解 壹、落實重要實詞 二、把握句式特點 三、領會語句大意 四、關註文句語氣 療法揭秘 壹、文言翻譯的基本要求:信、達、雅 二、文言翻譯的基本方法第四類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鑒賞第五類 文言文綜合訓練。

4. 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課外文言文閱讀各壹篇,要求在下面寫上題

壹、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壹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終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④,否亦將為壹臂之憂。非有以禦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之。”君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⑤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註①握:四寸為壹握。②膂(l—):脊骨。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體內臟。⑤傅:塗。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 徐以杓酌油瀝之

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雖病在指,其實壹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壹項是( )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② 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5.本文寫鄭君醫治拇指疾患壹事是為了說明壹個什麽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1.ac(4分,各2分)2.ab(4分,各2分)3.c(3分)

4.①鄭君不能確定它是什麽,把它給別人看,看的人大笑,認為不值得擔憂。

②開始認為不值得整治,最終到了不能夠整治。(6分,各3分。有錯誤酌扣)

5.世上的事情,常起於極細小的地方,但不加關註,就可能釀成無可挽救的大禍。(3分。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