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恭湣王陵的恭湣王

恭湣王陵的恭湣王

恭湣王(1330~1374 年),名顓,初名祺,是忠肅王之子。他在位時正值中國元末農民暴動,當時高麗王廷內握有實權的,是以大土地所有者為基礎的世臣大族,他們是和蒙古王室通婚的親元勢力。實際上恭湣王本人就是蒙古王室的駙馬,取名伯顏帖木兒,長期入侍元廷,而他早年依靠的就是世臣大族奇氏和權氏的勢力,但即位後由於目睹了元朝勢力日衰,就果斷地出兵反元,並堅決肅清了奇氏和權氏兩族的勢力,停止使用元朝年號,恢復高麗傳統官制,在壹定程度上博得了人心。1362 年,恭湣王任用了壹個與世臣大族無任何關系、出身卑賤的僧侶——辛旽,他是玉川寺壹個女婢的兒子。恭湣王頗為賞識他對政事改革的壹些見解,令其還俗,委以重任,官至真平侯。辛旽被起用後,在恭湣王的支持下放手改革,打擊兼並土地的大農莊主,並設置田民辨正都監,將大農莊主掠奪的土地歸還原主,還將那些奴婢恢復為良人,這樣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防止了土地兼並,而且打擊了豪強,解放了奴隸,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符合人民的利益,故而被人民稱為“聖人”。可惜恭湣王對這位“聖人”的信任和支持卻有始無終。由於辛旽的改革激怒了世臣大族,他們勾結起來,惡意誹謗他貪戀女色,進而誣告他謀反。偏聽的國王終於倒向世臣大族壹邊,於1371 年將辛旽以叛逆罪處決,從此朝政重新落入世臣大族的掌握,恭湣王則於1374 年被宦官崔萬生等弒殺身亡。恭湣王雖然不是壹個稱職的君主,卻是高麗王朝末期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他擅長繪畫和書法,創作了很多作品,見於文獻記載的就有自畫像、魯國公主(恭湣王的王後)肖像等人物畫和風景畫、動物畫等。著名的“天山大獵圖”殘片2 幅,據傳也是出自他手,這是畫在絲綢上的彩色小畫,雖然殘損過甚,但仍能看出細膩生動的形象和高超的藝術性。恭湣王陵就是這位雅擅丹青的國王生前親自精心構思的,並且親臨現場監督人民修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