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從長大到成年,從成年到慢慢變老,這看似相同的路徑,卻也穿插著許多不同的生活經歷。有的人壹生壹帆風順,順利地上了名校,找到了自己渴望的工作,擁有了壹個美滿的家庭。但也有的人過得並不順遂,比如當年賣豬肉的北大才子,他雖然上了名校,但是卻並沒有因為自己高貴的“出身”而享有壹份好工作。不過他並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在其他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讓自己能夠為社會為母校發光發熱。
壹、天生的戰士
陸步軒是西安市長安區人,1966年出生,1985年他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他懷著夢想成真的心情來到了北大,幻想著壹個美好的未來,但是現實總是讓人措手不及。陸步軒作為壹個農民家的孩子,來到城裏的北大,他意識到了自己與同學,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區別,在知識的儲備量上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陸步軒廢寢忘食專心讀書。大學的生活遨遊在書籍的海洋中,少了喝酒應酬,也少了結友取樂。但北大畢業的陸步軒,並沒有因為母校這張“名牌畢業”的標簽,而得到這個社會的優待。
1989年陸步軒迎來了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了長安區的柴油機廠工作。但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對目前這份工作的不喜歡,於是他選擇了下海經商。2000年他租了壹個房子,手裏拿著切肉刀,做起豬肉行業,他每天起早貪黑,兩點壹線的奔波工作,或許是北大讓他養成了這種刻苦努力的精神,即使是賣豬肉,他也壹樣取得了成功。
二、成為學校的“反面”
陸步軒作為北大畢業的學生,但卻在從事賣豬肉行業的消息慢慢流傳開。2003年,許多國內外的媒體,相繼以《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為題報道了陸步軒的現狀,人們將陸步軒的行為稱作是“陸步軒現象”。他畢業後的工作經歷,引起了人們對就業觀念等眾多問題的深刻反思,陸步軒成為了“眼鏡肉店老板”。
縱然陸步軒在事業上已經取得了成功,賺了18億而且給母校捐了9個億,但他心裏卻並沒有認為自己是個成功人士,49歲的陸步軒,當他接受北大的邀請,回到母校演講時,哽咽地說出了“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他覺得賣豬肉不體面,他認為自己混得差。其實他並不用感到慚愧,陸步軒的合作夥伴也是他大學的校友,名字叫做陳生,因為開了壹家養豬公司,身價已經達到了40億,可見“出身”決定的並不是人的成功與否,以及如何成功。
三、百無壹用是書生?
很多人都認為,學習優秀的孩子出了社會,並不壹定會比學習差的孩子生活得好,是因為作為優等生從小到大聽到的贊美更多,批評的話較少,所以當他們離開了這個象牙塔之後,遇到了社會上那些批判的聲音,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要比調皮的孩子更弱壹些,所以會少了很多的淡定從容。而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年少時被罰站,被批評,所以工作中遇到領導的批評,同事的指責也可以壹笑帶過。
但是這並非是吹捧“讀書無用”,或者讓人追求“百無壹用是書生”這樣的態度,要知道雖然讀書並不壹定是通往成功的唯壹道路,但是不讀書卻是很難成功的,讀書不僅僅讓我們教明道德,更讓我們鍛煉了勤於思考的思維本領,正如陸步軒的成功,難道與他北大的生活學習沒有壹點關系嗎?
結語
很多人都沒有被稱為天才的機會,像比爾蓋茨的天才少年卻是少之又少,身為平凡的人,我們可以有偶爾仰望天空的勇氣,但也需要有腳踏實地的決心,這種務實的態度會讓妳從這寸寸泥土,慢慢走向妳夢想的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