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月起源於東晉時的南京
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對記者說,中秋賞月活動起源於東晉時期,地點就是在當時的南京。如今屬於馬鞍山的采石磯在東晉時隸屬於秣陵(南京古稱),被稱為牛渚,當時的名流謝尚、袁宏於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詩賞月,故而有“牛渚玩月”的典故。
史書上最早關於中秋節的記載是《唐書.太宗記》上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同時,唐代很多詩人寫了大量關於中秋和賞月的詩歌,從文化層面推動了中秋賞月習俗形成,例如唐朝大詩人李白遊抵金陵時聽說“牛渚玩月”的故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學界壹般認為中秋節的概念是在唐代出現的。到了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賞月也成為中秋節壹項固定節目。
婦女為求子偷瓜豆
中國民協副主席、東南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所長陶思炎告訴記者,“摸秋”是南京獨有的民俗,起源於清代南京“茉莉園”(舊名)。所謂“摸秋”其實就是“偷秋”,中秋節這天夜裏,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到瓜田、豆園裏,暗中摸索摘取瓜豆帶回家,故名“摸秋”。關於“摸秋”,《六合縣誌》、《金陵碎石記》、《金陵鎖誌》中記載道“以得瓜豆宜男”,意思是順利摸到瓜豆就可以生個大胖兒子。按照傳統風俗,此夜瓜豆任人來摘,主人不得責怪,第二天再由丈夫負責把損失的錢還給主人。
“中秋求子”風俗南京還有壹個傳說,中秋這天如果摸了廟前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鐵錨、老鴉桿,也能壹舉得子。
出嫁女子中秋不能住娘家
陶思炎說,南京人很重視中秋節,這天有許多規矩禮數要遵守,最“不近人情”的就是明清以來“寧留女壹秋,不許過中秋”的風俗。意思是說,中秋節這天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夜,結婚後的女子要以夫家為家,團圓節必須與夫家人度過,除了這天外,哪怕在娘家住上壹整個秋天都可以,惟獨中秋不可。這個訓導雖是封建禮教的體現,但也不無道理,教導女子利用中秋這天大團圓的好機會早日融入男方家族中,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中秋節能預測元宵節天氣
“古時候南京人會留意觀察中秋這天的天氣,預測元宵節的天氣。”陶思炎說,有農諺為證“雲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八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說當年中秋節這天,如果天空被雲幕遮蔽、陰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圓月,來年正月十五這天就會陰天或下雪。農諺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天氣預報經驗,有壹定科學道理,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嘗試下,看看靈驗與否。
“月餅”壹詞最早出現在明代
中秋節也叫團圓節,吃月餅是其重要習俗,那麽月餅什麽時候才得名?王湧堅說,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壹帶就有壹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到了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可見那時候“月餅”還被稱為“小餅”。他考證發現,相關記載最早見於明代,明《西湖遊覽誌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因此,“月餅”這壹名詞來源於明代。
提到“月餅”之名,有個小故事不得不說。據說當年慈禧太後很喜歡吃月餅,但不喜歡“餅”字,只因“餅”與“病”諧音,遂下令將月餅改名為“月華”,但沒多久大家還是叫回“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朱元璋命令
王湧堅向記者饒有興致地講了壹個月餅起源於南京的故事。元末,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抗元。但朝廷官兵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困難。軍師劉伯溫命士兵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響應。可是起義暗號“驅元兵,殺韃子”走漏了消息,朝廷調兵遣將,準備八月十五壹早挨家挨戶搜查。元兵先從南京城搜起,南京老百姓為了保護義軍秘密,便相互通知約定在八月十五壹大早家家都開門做圓餅殺鴨子。那天元兵果然來查,壹問,百姓們都說:“這是我們南京人過八月節的習慣,家家都要吃圓餅,殺鴨子。”元兵聽後疑團頓釋,原來是聽錯了,不是“驅元兵,殺韃子”,而是“吃圓餅,殺鴨子”。壹場危機終於安然度過。到了約定起義的時刻,各路義軍壹齊響應。不久,徐達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將當年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開來,吃鴨子也成為南京人的最愛。
孫中山愛吃“金陵套餅”
王湧堅說,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特別喜歡吃南京中華門內糖坊橋的“湧茂”食品店的月餅,還親自到店裏看過,誇贊了他們的月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還去買過,可惜後來拆遷城市改造,這家店已經沒了,太可惜了。”王湧堅惋惜地說。
孫中山愛吃的“湧茂”月餅就是南京壹種獨特的“金陵套餅”,以大小不同規格的月餅分層堆疊,頂部以壹只壽桃作點綴,狀如寶塔,成套出售。古代南京人有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在月圓之時祈禱親人團圓,生活美滿。這壹天,人們壹般會在家裏擺上供桌,點上壹種盤繞起來的鬥香,將月餅堆成塔狀,最多的可以堆到16層。
供桌上要插上桂花和菊花,桂花寓意“富貴”,菊花的金黃色也寓意“財富”。供品是很有講究的,由於南京歷史上水港湖汊很多,因此供果大多體現了水鄉特色,壹般秋果有鮮藕、柿子、石榴、佛手等,熟食包括菱角、糖芋頭、酸梅等。此外,桂花酒也是不可少的,分為用酒泡的和釀造的兩種。南京人歷來就很實在,壹般在祭祀完後,供品就拿來供家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