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什麽意思?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什麽意思?

壹、釋義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部分人用腦子勞動, 部分人用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人統治人,體力勞動的人被人統治;被統治的人理上應該供養著別人生活,統治人的人們理上應該由別人的供養著來生活。這個是天下之正常的規範。

二、出處

戰國·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三、原文(選段)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壹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四、譯文

耕種煩人的同時,壹邊去治國平天下得了嗎?官吏也有官吏自己要做的事,正如百姓也有百姓自己要做的事。何況,每壹個人家裏壹件件的生活資料沒有不是由於壹位位的工匠代替本人親自勞動,家用品才能齊全完備。

如果都壹定要靠自己親手制作,才去使用該產品,那就是率領天下的人疲於奔命於勞苦啊。所以社會上才流傳著: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部分人用腦子勞動, 部分人用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人統治人,體力勞動的人被人統治;

被統治的人理上應該供養著別人生活,統治人的人們理上應該由別人的供養著來生活。這個是天下之正常的規範,是華夏、列國之間通行的準則,是具有普世價值、人類社會交往的基本的倫理。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戰國以來,由於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各地區間經濟、文化聯系的日益密切,割據混戰的 局面已成為社會經濟進壹步發展的嚴重障礙。在尖銳激烈的社會變革和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下, 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孟子》是在此背景下孕育的。

二、賞析

社會分工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文明的表現。從理論上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導致社會分工,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社會分工又將進壹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這 也是必然的結果。

從總體和全程的角度來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也不是什麽大逆不道,反動透頂的學說,而是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中的現象概括,他正確無誤地指出了人類發展今後的方向與將要遇見到的現象。

如果我們還原歷史背景以具體, 從孟子說這話時的真實情況來理解,也就是從社會分工問題的角度來理解,孟子說出這種大逆不道,反動透頂的學說那也就沒有什麽可怪的了。

百度百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