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Borneo),也譯作加裏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島。面積為743,330km2。人口907萬(1980)。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文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東、南、中、西加裏曼丹四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山脈從內地向四外伸展,東北部較高,有東南亞最高峰基納巴盧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緩,雨量豐沛,多分頭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經濟開發限於河流下遊及海濱地帶,主要城鎮多在河口內側。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剛石、銅、金等。農產有稻米、橡膠、胡椒、西谷、椰子等。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銅礦開采和伐木業重要。
地理
婆羅洲島位於東南亞,且處於島嶼東南亞的中心部分。
四面接觸之海
婆羅洲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440km。
東北部是蘇祿海(英文:Sulu Sea) ,
東部有蘇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加錫海峽(英文:Makassar Strait)。
南部是爪哇海及卡裏馬塔海峽 (英文:Karimata Strait)。
西部,北部是南中國海。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二十三日電雅加達消息:《印度尼西亞商報》近日報道,婆羅洲近年發現了五十二個新物種,再次證明婆羅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壹。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公布的壹份報告說,自二OO五年七月到二OO六年九月,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三國分管的婆羅洲總***二萬二千平方公裏的熱帶雨林核心區,***發現三十種魚類、兩種樹蛙、十六種姜科植物、三種樹木和壹種闊葉植物。
其中身長僅八點八毫米的魚,是世界上已知排名第二小的脊椎動物。此外,壹種牙齒突出、能依靠腹部緊緊吸附巖石的鯰魚、六種暹羅鬥魚等物種,也是前所未見的。新發現的姜科植物比迄今發現的整個姜科茴香砂仁屬植物的數目還要多壹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四月公布,自壹九九六年以來,婆羅洲***發現了三百六十壹個新物種,平均每個月至少新發現三個物種,且該地區尚有上千個物種還沒得到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會“婆羅洲之心”項目國際協調員斯圖爾特?1?1查普曼說:“這些發現再次證明了婆羅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之壹。”
隨著農業開墾和種植經濟作物,島上的原始森林目前只剩下壹半,當地生物急需保護。
目前婆羅洲生活著十種靈長類動物、三百五十種鳥類、壹百五十種爬行及兩棲類動物以及壹萬五千種植物。這裏還是紅毛猩猩、馬來熊、犀牛等瀕危物種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