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ì ?bì
釋義 ?
辟(pì):1.?開發建設?:開辟。2.?駁斥,排除?:辟邪。辟謠。辟蠹。3.?透徹?:精辟。透辟。鞭辟入裏。4.?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辟(bì)1.?君主?:復辟。2.?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3.?古同“避”,躲,設法躲開。4.?古同“睥”,睥睨。
組詞
辟謠(pì yáo):說明事實真相,駁斥謠言。
精辟(jīng pì):精深透徹。
辟邪(bì xié?):避兇,指驅除邪惡;偏邪不正;駁斥邪說。
開辟(kāi pì) :1.指宇宙的開始。古代神話,謂 盤古氏 開天辟地。2.開發;開拓。3.開創;創立。4.開啟。5.打開通路。
復辟((fù bì):指失位的君主復位。
拓展延伸:辟邪
1.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似鹿而長尾,有兩角。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兇。”
顏師古 註:“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禦妖邪也。”
《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有桃拔、師子、犀牛” 顏師古 註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桃拔壹名符拔,似鹿,長尾,壹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唐 秦韜玉 《豪家》詩:“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辟邪。”?
聞壹多 《紅燭·劍匣》:“我又將他制成層叠的花邊:有盤龍、對鳳、天馬、辟邪底花邊。”
2.古代宮中對仆役給使的稱呼。
《三國誌·魏誌·明帝紀》“ 宣王 頓首流涕”?
裴松之 註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明帝 ﹞顧呼宮中常所給使者曰:‘辟邪來!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 魏明帝 使給使辟邪,召 司馬懿 。辟邪,給使之號,猶 漢 之丞相蒼頭呼為宜祿也。”
3.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註·輿服》:“ 吳大帝 有寶刀三,寶劍六。寶劍六:壹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裏。”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續博物誌》卷七:“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韋庶人 妹以豹頭枕辟邪,白澤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方伯取黃緞八尺,求書符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