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十五夜望月翻譯

十五夜望月翻譯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詩人王建的作品。

全詩的翻譯: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烏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全詩如下: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全詩賞析:

首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寫庭中賞月之景。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壹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裏,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從視覺入手,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進壹步借助感覺寫月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壹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壹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

以上兩句並列了中秋月夜富有季節特征的景物,月光、棲鴉、冷露、桂花,聽其自然融合,造成寂寥、清涼、潮濕的境界,對懷思之情有襯托作用。後面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宕開壹筆,寫望月懷人而浮想聯翩,由自己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自己的相思聯想到天下人的相思,是詩意的壹大升華。前兩句寫景,卻不帶壹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擴大了望月者的範圍。詩人悵然於親友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是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壹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壹邊?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沈。